近年来,南通海安警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突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服务发展”双重职能,自觉做好服务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参与者、推动者、保障者,全面营造亲商安商暖商的浓厚氛围。
优化政务服务体系。扎实推进“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建设,实现从“专人专岗”向“全科医生”转变,今年以来,拓展各类服务事项35项,办理各类业务18万余件。组织开展公安政务服务“网办中心”建设,将审批服务的工作与力量转变为集中在网络后台的“按需响应”模式,截至目前,县级36项网办事项已全部实现后台审批。组建市局机关警务服务队,制定出台《海安市公安局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五条措施》《海安公安交警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二十条措施》,开展“解民忧、促发展、创满意”集中大走访活动,全面提供上门服务。以“公安+工商联+商会组织”共同管理、“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形式,在11家商会建立警务服务站,不定期为商会企业提供预警、法律等信息推送,及时接受企业信息反馈。
提升执法服务水平。建立涉企警情“一警双派”快处机制,第一时间指令派出所和有关警种同步处置、合力解决。今年以来,共接报涉企警情3400余起,均按照要求规范接警处置。同时,建立以“报案快理、案件快侦、损失快追”为主要内容的涉企案件办理“三快机制”,着力解决涉企案件办理中存在的受案慢、侦查取证慢、追赃挽损慢等执法顽瘴痼疾。去年以来,全市共受理涉企经济案件48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4亿元。组织开展涉企经济积案集中清理,将存在投诉举报、涉及民营企业、立案后无实质侦查工作的案件作为攻坚重点,截至目前,全市共清理涉企积案83起,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群众工作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营造稳定发展环境。围绕建筑领域、金融行业等方面下发研判预警3期,有效预防和较少经济金融风险的发生。实施助企安网“e盾”工程,对全市三级信息系统运营单位,定期提供网络安全检测会诊、开展法律政策宣讲,帮助企业堵塞安全漏洞,累计开展上门服务50余家次,培训从业人员60余人,排查整改安全隐患30余个。围绕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减少企业工伤支出和纠纷,搭建警企共建共治平台,助力企业预防车辆、职工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今年以来,先后向外卖企业推送员工交通违法数据1.6万余条。建立涉外企业警企联络员制度,对重点涉外企业发放警企联络卡,全天候提供公安出入境服务,对企业出入境业务开展“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审核、特事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