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通海门警方扎实推进消防管理向社区延伸,创新“建、管、用”三位一体模式,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建设,实现了消防安全监管无缝对接,社区消防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改善的目标。
破解“建”的难题明确“抓”的手段。将消防安全网格化建设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纳入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公安、综治、民政、消防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社区消防工作小组和成员职责。公安、综治、民政部门联合发文,对区镇消防安全网格化“建、管、用”提出明确要求,建立消防安全社区工作责任机制,对社区(行政村)内的消防工作责任到人,分岗、分级管理。
将社区综合网格作为消防安全工作“主网格”单元,以辖区主要道路、居民楼院、村民小组划分为“子网格”单元,通过建立全方位、全覆盖的排查整治网格,进一步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切实推动社会单位履行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监管,建立由社区民警、辅警、网格员共同构建的消防监管协作机制,切实形成防火工作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大格局。
创新“管”的机制确定“推”的模式。实行社区网格管理责任制,明确社区(主网格)、村民小组(子网格)消防安全管理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紧密结合上级部门《关于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制定辖区消防安全监管工作计划、任务和目标,将监管任务分解到具体网格、具体人员,做到定任务、定时限、定标准。同时,建立“责任民警、消防协管员、网格员、单位责任人”四级责任体系,逐条逐项落实消防工作责任。
建立消防大队、治安大队、公安派出所三个层面帮扶指导消防安全网格化建设、管理工作机制,每个层面都为社区配备消防安全“指导员”,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困难,督促社区落实隐患排查、消防宣传,初期火灾扑救等措施。
发挥“用”的成效落实“防”的举措。大力推进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组建防消联勤队伍,开展人员培训、演练,抓好初期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等重点科目训练,充分发挥社区微型消防站点多面广、情况熟、距离近、反应快的优势,加强火灾初期处置救援工作。主动与应急管理、消防救援、住建等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工作情况通报、信息数据共享、防火形势研判等方面联动。今年以来,区镇微型消防站处置火灾警情占火灾警情91.7%,有效发挥了“灭快、灭小、灭早”作用。
全区128个社区订立《城乡社区居民防火公约》,将消防宣传教育纳入社区文化、教育、科普、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内容,发动社区消防宣传大使、社区网格员、消防志愿者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新百千万工程”等阵地开展不同层面的宣传,每个社区每年组织1至2次消防知识讲座和1次灭火逃生演习,提升人民群众防、抗、抵御火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