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服务 > 好警纪事

默默躬耕 主动担当

来源: 江苏法制报 发布时间:2023-09-27 字体:[ ]

如梭的岁月悄悄改变了他的容颜,却不曾改变他无私奉献的初心。作为社区民警,也许没有侦破大案要案后的鲜花和掌声,也许无缘街头擒凶后的凛然和无畏,但他有一颗对人民群众的火热之心,拥有一片对辖区群众的赤子之心,他就是海安市公安局墩头派出所社区民警孙爱民。

1965年1月出生的孙爱民,1983年10月入伍,2005年转业参加公安工作。在部队期间,他荣获三等功3次;从警期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5次,嘉奖4次,记三等功2次。

默默躬耕 做扎根社区的“老黄牛”

社区民警职责繁多,为民服务却是全方位的。平日里,大伙都亲切地称呼孙爱民为“老孙”。老孙管辖的第四警务区共有三个村,驻扎着100多家企业,外来人口流动性大、人员构成复杂,治安管理压力大、难度大。老孙坚持迈开腿、张开嘴的工作模式,日常积极开展入户走访、安全检查、信息采集等基础工作。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老孙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走路,用同事们的话说“平日里没事就爱到村里去转悠,转眼就看不见他人了”。刚得知附近医院迁新址了,就会立马带上辅警队员前往医院。“去和院长打声招呼,这医院属于我们服务辖区,尽早熟悉尽早好,和他们谈谈医院人员结构现状,另外再看看哪方面还存在困难,我们都要尽快帮助解决,毕竟是群众看病的地方,消防啊、安保啊都不容小觑。”

社区哪儿热闹老孙就去哪,哪儿有困难他就跑到哪儿帮忙。主动“推销”自己,见到居民就笑脸相迎并主动送上警民联系卡。慢慢地,群众见到他,主动打招呼的多了,咨询问题的也多了,而他也是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反映,积极协调,总能给居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主动担当 做反诈劝阻的“先行者”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多发高发,手段日益复杂、新骗术层出不穷,许多受骗群众蒙受巨大损失。作为社区民警,老孙一直坚持将反诈宣防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走到哪里都不忘向群众、企业宣传反诈知识,努力守护群众的“钱袋子”,因此收获了不少群众送来的锦旗。他常和预警劝阻对象苦口婆心地说道:“我不要你们来送锦旗,只要你们不再上当受骗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支持。”

今年5月份,辖区付女士到村警务室求助。她接到一个电话,称她的儿子偷渡到越南,需要转5000元赎回。驻村辅警了解该情况后立刻报告给孙爱民。孙爱民第一时间赶到付女士家中检查了来电号码,显示是从境外打来的,在详细了解对方的通话内容后,孙爱民判断这极有可能是一起电信诈骗案件。他用付女士手机多次拨打其儿子电话,均无人接听。孙爱民一边安抚付女士,一边联系所内治安民警调查付女士儿子的行踪。经过轨迹核查,确认付女士的儿子王某并没有离开海安市。孙爱民让付女士不要着急,警察会继续帮忙联系其儿子,如果再次接到其他转账电话,千万不能贸然转账,要及时与其联系。不久后,付女士联系了孙爱民,表示那通电话确实是诈骗,也对孙爱民表达了深深的感谢。

不忘初心 做为民解忧的“服务者”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孙爱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自己的每一滴汗水诠释着一名社区民警的责任担当,深刻印证着那句“你把老百姓捧在手里,老百姓把你放在心里”。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从警十九载,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

2022年初,墩头派出所开展无户口人员整顿清理行动,孙爱民在走访期间发现辖区有位吴女士,1996年结婚后便将户口从外地迁至墩头,因迁移证过期未曾及时落户,后迁移证又不慎遗失,导致一直未成功落户。起初,由于吴女士对户口观念淡薄,和孙爱民说自己老家交通闭塞,之前去办过,但因各种原因都没办成,加上疫情期间各地辗转很不方便,而自己一直在家种田,不需要去别的地方,觉得有没有身份证无所谓。

孙爱民了解情况后便一直未放弃给吴女士做思想工作,告知其如果不落户,一方面会导致被遣送回原户籍地址,另一方面社保类的相关便民待遇就无法享受。前后上门七八次,吴女士终于同意办理。因疫情原因回老家办理业务不便,整个流程都是孙爱民和当地派出所民警保持沟通联系,最终成功解决了这桩因各种历史原因导致的难题。后来,吴女士及其家人来到派出所感谢孙爱民,她老公热泪盈眶地说:“真的太谢谢您,25年啊……我的爱人终于成功落户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