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一个好听而又充满诗意的名字,不论是他的外貌,还是他的名字,都让人难以把他和排爆手联系在一起。
不过,命运就是这样的神奇,花园不仅是南通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反恐排爆大队的一名主排手,还曾经是一名身着橄榄绿的武警战士。他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1次,获评“南通市十大平安卫士”“南通公安十大优秀青年卫士”。
“让我去,活的几率更大!”
花园让大家对他所熟知,来得非常突然,缘于执行一次特殊的排爆任务。
“当天凌晨两点多,我们接到上级指令,需要排爆手快速就位,十万火急,现场处置刻不容缓。”参与事件处置的南通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支队长丁忠江说,由于事件的特殊性,他无法披露太多现场的内容。不过,他有一点要说的是,就在指挥部挑选现场处置人选时,花园将排爆中队的其他同志都挡在了身后,“让我去,我排爆的经验最丰富,成功的几率更大,能活着的几率也更大!”花园说。
没有天生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英雄是什么?英雄是在生死面前,敢于踏出一步的人。此时的花园刚刚过完30岁生日,孩子年仅3岁,但他在站出来的一瞬间没有丝毫的犹豫,而是凭借一名共产党员的觉悟,凭借一个人民警察的信仰,凭借一个骨干尖兵的担当,毅然决然地把生死危险挡在了身前,把人民群众和战友的安全挡在了身后。
为了确保大家的安全,也为了自己的安全,他模拟现场处置,把困难想得更细、更实、更具体,他把进涉事空间之后要做的每一步都印刻进脑中。然而,现场的处置困难比预期的还要复杂。一边是随时可能启动的引爆装置,一边是复杂苛刻的现场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花园抛弃一切杂念,凭借高超的排爆技艺,成功解除现场危险,圆满完成处置任务。
零失误,穿针引线练硬功
胜利向来青睐坚持到底的人,从部队到警营,花园通过大量刻苦的训练练就了过人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
2011年12月,18岁的花园踏上了从军之路,来到武警北京市总队第十八支队服役。在部队5年时间里,他担任过工兵作业手、教练员,经常与爆炸装置、火药打交道,在实战训练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排爆手。2016年12月退伍回乡后,为了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排爆事业,花园于2018年8月参加公安特警招录,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日常训练中,花园对于模拟训练的要求近乎苛刻。“机会没有第二次!”这是花园在训练中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像他说的一样,安检排爆确实是一项责任重大而又极其危险的工作。为了适应不同环境下的处置条件,他身穿35公斤的排爆服,在炎热的夏季趴在地上进行穿针引线、黄豆搬家、图形裁剪等各项训练;为了能够提升处置时的心理素质,他通过设置模拟暗雷,在模拟拆除涉爆装置时不经意引爆,强化心理锻炼;为了搞清各类涉爆装置的引爆原理,他研究制作了松发式、拉发式、平衡式等各类模拟爆炸装置40余件;为了提升手部肌肉的稳定性,他自创“平板托举玻璃球”技战术训练法并长期坚持训练。
“任务来了,就要往前冲”
从橄榄绿到藏青蓝,花园变的是制服的颜色,不变的是用生命守护生命的决心和步伐。
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行。作为安检排爆支援警力,花园奉命奔赴武汉执行场馆搜爆工作。据他回忆,特别是在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主场馆,对地下通道进行安检过程中,由于地下通道空间狭小,全是半蹲前行,安检一圈1个半小时,腰部都无法站立。从接到任务,到完成任务,花园连续奋战了半个月的时间,一心投入到搜爆工作中,确保圆满完成任务。
2021年8月,花园再次奉命赴外省执行安检搜爆任务,他克服严重高原反应等不利因素,连续10余天凌晨2点到岗,顶着5度的低温开始工作,一天转场5次,连续工作15个小时,每小时安检约1200人。
不论是2020年初,还是今年4月抗击疫情,花园都主动请战,先后参与了卡口盘查、隔离点值守等工作,他身兼多职,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不辞辛劳,不分白昼。“越是艰难的时候,我们身上担着的责任就越大,大家都退的时候,我们不能退!我们是‘平安南通’的最后一道防线!”
不管行程有多远、任务有多艰巨,花园从未有过半点怨言和推辞。“任务来了,就要往前冲。”花园说。他保持部队养成的“有红旗就扛 有排头就站”优良传统,先后参加数十次重大安保任务,成功参与处置各类涉爆警情5起,拆除、转移、销毁各类废旧军用爆炸物及简易爆炸装置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