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从事政务服务工作的十年里,坚守三尺窗口,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做政务服务的“心头大事”,用平凡书写不凡;他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利用碎片化时间潜心钻研,顺利通过法考,取得公安高级执法资格,只为给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他就是南通海安市公安局政务服务管理大队副中队长王德胜。
王德胜,男,47岁,中共党员,1998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海安市公安局政务服务管理大队副中队长。从警以来,获海安市委市政府嘉奖6次,荣获“优秀综合服务民警”“服务之星”等称号。
聚焦营商环境,他是经济发展的“护航人”
政务服务窗口虽小,但却是联接企业群众的第一线和“最后一公里”,而王德胜则肩负着企业运营“勤务员”、经济发展“护航员”的重要职责。
今年7月22日晚下班路上,王德胜的手机急促地响起。电话那边是海安重点企业南通腾海水处理公司负责人匆忙的自我介绍和焦急的问询。原来,该公司因提升水处理能力急需购进易制爆、易制毒产品,但公司并未开通易制爆、易制毒系统,采购活动根本无法开展。王德胜知悉后,毫不犹豫带领窗口人员会同治安大队、刑警大队进行延时服务,指导该公司安装易制爆、易制毒系统,开通易制爆、易制毒账号,方便企业上传采购数据,并当场开展审批活动。深夜11点,采购备案业务全部流转办结。政务服务中心的一隅,南通腾海水处理公司负责人紧紧握住王德胜的手,感激不已:“多亏了你的及时帮助,我们才没有耽误工期,更没有造成任何经济损失,真是太感谢了!”
关心民生小事,他是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热情亲切地为群众办理业务,耐心用心地接受咨询解答,对相关材料快审快批,最大限度方便群众……王德胜每天忙忙碌碌,循环往复着同样的工作内容,但王德胜却乐此不疲,他坚定地认为“窗口无小事”。
8月,适龄儿童报名上学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小男孩葛某已经7岁,因父亲被判刑一直未能落户。眼看报名入学时间就要截止了,落户迫在眉睫。孩子的奶奶更是忧心忡忡,哭红了眼睛。王德胜在接到材料的第一时间便立即开展审核工作,同步推进材料的整改和流转,主动向上级公安机关报告葛某的情况,申请优先办理,快递材料报南通市公安局审批,帮助葛某三天内快速落户,葛某也如愿按时报名入学。事后,葛某的奶奶特地来到窗口找到王德胜,感谢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她家解决了燃眉之急。
类似这样的暖心故事在窗口时有发生。王德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用微笑与真诚温暖民心,传递为民情,让群众体验到“公安速度”的同时,也感受到浓浓的“公安温度”。
前移服务窗口,他是创新发展的“开路人”
为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王德胜勇挑重担,先行先试,牵头聚力打造城东镇洋蛮河新居民服务中心派出所窗口,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综窗”服务延伸至基层的愿想。
该窗口的设立由南通市公安局提供技术支持,但开展试点事项研究、优化工作流程、实现业务办理的工作任务,都重重地落在了王德胜的身上。从着手开始建设到窗口投入使用,31个日日夜夜,他总是寝食不安,脑海里忽然联想到某个环节还不到位、某个部分还有不足,他就会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纸和笔记录下来,然后迅速落实。他既是兵亦是将,会同城东派出所先后安装了政务服务远程视频设备,创建了远程受理帮办代办服务新模式,设置接待区、研判区、巡处区三区一体的“公安政务专办区”,推出“容缺受理”“网上办理”等服务措施,公安基层服务效能真正得到了有效提高。自今年6月份该窗口运营以来,已累计为群众办理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出租房屋源头登记管理、电动车牌照办理等业务600余件。
从一团乱麻中找出关键,从一无所有到现在的有所成就,无一不积聚着王德胜对群众深深的爱。他始终围绕政务服务管理改革的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抓好落实推进“最多跑一次”“就近办”“马上办”“网上办”的“微实事”,汇聚点亮了群众幸福感的“微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