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视剧《我是刑警》热播,让无数观众得以一窥刑警们充满挑战与热血的世界。《我是刑警》再现了16万一线刑警的真实工作与生活,呈现了不少大案要案的侦破过程,让大家对刑警这个职业充满了想象。侦查线索、抓人破案、千里追逃、除暴安良……
有人说“当警察就要当刑警”,也有人是因为想当刑警才当了警察,那么真实的刑警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讲讲南通公安队伍里这些“刑警”的故事。
“骨语神探”贾东涛
“做科研就像爬山,把一个个困难、一个个难题解决掉,这个过程你是快乐的、享受的。”
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政委贾东涛,是全国有名的“骨语神探”。2004年,他从一具掩埋4年、降解严重的女性尸骨上,成功提取到死者的DNA,明确了尸源身份。通过此案,他在全国首创了陈旧尸骨DNA检测鉴定方法,也由此从一个地级市的普通刑警,一跃成为全国刑事技术物证鉴定,尤其是陈旧尸骨鉴定领域的领军人物,被誉为“骨语神探”。
DNA检验是一项技术活,也是一份良心活,不容出任何纰漏。工作中的贾东涛以严谨出名。工作以来,他出具的检验鉴定意见书无一差错,全部被法庭采用,作为审判证据。有时深夜在采用免疫学方法做常规血型检验时,需要新鲜血液做指示血样,他就抽自己的血,前后抽了30多次。
而他的敬业精神同样感染着整个南通公安DNA实验室团队。这些年,湖南冷水江命案、贵州花溪案,以及《我是刑警》中的清江爆炸案、良城案的原型案件贵州凯里重大爆炸案、白银案等大量疑难案件侦破的背后,都有着南通刑警的一份贡献。
“反诈先锋”沈帅锋
在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有位头发花白的副支队长。他叫沈帅锋,个子清瘦,眼睛有神言谈中透露着沉稳干练。入警20年来,他始终战斗在侦查破案一线,长期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才“80”后的他早已头发花白。
花样繁多的电信网络诈骗,令百姓深恶痛绝。此类高科技、高智商、跨区域犯罪中,不法分子往往人在境外,破案难度极大。在沈帅锋看来,破案的阻力恰恰是前进的动力。他用数据侦查强攻新型犯罪,与骗子赛跑守住群众钱袋。
作为推动电诈全面预警工作机制的领头人,2021年年底,沈帅锋牵头整合数据资源,强化金融、通讯、互联网大数据的挖掘运用,对“96110”预警项目进行提档升级,有力提升预警对象的精准发现和识别能力。在指令属地公安机关开展电话、上门劝阻工作的同时,反诈中心落实全量发送预警短信、智能语音提醒,全市形成规范完整、及时高效的预警拦截体系。
重拳出击,以打开路,沈帅锋还带领团队完善警银、警企联动协同作战机制,为全市公安机关打击“两卡”收贩人员、网络招募“卡农”和“跑分客”中介人员、与境外犯罪团伙直接勾连人员和行业内部工作人员犯罪提供了有力保障。
“审讯专家”孙小建
如皋市公安局丰乐派出所四级高级警长孙小建,是警营公认的破案能手、审讯专家,他的名字就是破获大要案件的“金字招牌”。
4年前,如皋发生一起特大盗窃黄金首饰案,犯罪嫌疑人李某夜间采用技术开锁的手段将某金店保险柜的黄金首饰洗劫一空。李某被抓获后,用沉默对抗审查二十余天。在案件审查进退维谷之时,他加入了审讯团队,重新梳理了证据,理清审查思路、选准突破口、制定先外后内的审讯策略,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突破审讯。仅用3天时间,他就撬开了犯罪嫌疑人的“铁嘴”。
李某盗窃黄金首饰案发生的同时,他还在侦办一起涉黑涉恶团伙案件。该案仅有2条法院转递的高利放贷涉嫌敲诈勒索案线索。主要犯罪嫌疑人王某泉、袁某亮、陆某强等人归案后,态度极差,审讯组面临素材少、案件少、证据不充分等难题,审讯推进难度极大。孙小建带领大伙儿面对难题不退缩,一方面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以点破面,另一方面寻找团伙作案规律,主动进行扩人扩线,积累素材。经过两个多月的鏖战,成功地将该涉恶犯罪集团犯下的案件办成了铁案。该案的判决书是如皋人民法院建院以来页数最多的判决书、案件卷宗高度超过两米。
“警营发明家”王新铭
2024年10月17日,在省厅组织的“2024年江苏省第三届公安科技创新大赛暨‘智慧公安我先行’基层技术革新专项活动”决赛中,如东县局参赛项目“微体积易调激光物证发现仪”斩获技术革新类第一名。这项发明的主人就是如东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王新铭。
作为如东县公安局“刑技工作室”领头人,王新铭以钻研、执着在刑事现场勘验工作生涯里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2017年7月,在大量研究、实验、论证的基础上,他成功发明了新型生物物证提取器,使生物物证提取和储存分离,有效解决了物证污染问题,于2018年3月获得国家专利。有效突破基层刑事现场勘验工作瓶颈,为一线侦查人员解决实际问题,是他一贯秉持的原则。自2017年以来,他已经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个,发明专利1个,申报中专利1个,以他名字命名的“王新铭刑技工作室”也成为如东县公安局一张亮丽的名片。
“指纹工匠”张继秋
2020年7月,数十个媒体平台纷纷报道南通公安凭一枚残缺掌纹揪出嫌犯,破获了一起22年前的抢劫杀人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群众纷纷点赞叫好。而在这起案件中发挥关键作用,第一个发现犯罪嫌疑人身份的人就是通州区公安局刑警大队的张继秋,一个长期隐藏在幕后的“无名英雄”。
“凭一枚残缺掌纹找到真凶”绝非易事,是经历了上百次失败后的挫败、不甘,然后重振旗鼓。与各类高科技破案手段相比,指纹比对工作无疑是平淡枯燥的,但张继秋却甘之如饴、执着坚守。多年来,他潜心钻研指纹比对技术,每天盯着电脑,一坐就是一天。为了提升比对的成功率,他每枚现场指纹必须编辑比对三遍,上百个候选结果他都要一一看过。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决定了他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然而,也正是这种“苛刻”,让他握住了“指纹”这把揭开真相的“钥匙”,也演绎出了一个个缉凶破案的传奇故事。
这些身怀绝技的刑警们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打击犯罪、守护群众。金色盾牌、热血铸就,他们只是刑警队伍中的一部分,但每个奋斗的、坚守的、拼搏的、执着的、勇敢的故事,都是一代又一代南通刑警的真实缩影。
(《交汇点》12月13日,审核:李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