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服务 > 好警纪事

“小明”变“老陈” 贴心护安宁

来源: 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4-09-20 字体:[ ]

日夜常轮转,青丝变白发,岁月无痕,默默不语。他奔忙在路上,是丈量辖区平安的“铁脚板”,是守护社会和谐的“安全阀”,是走进百姓心坎的“贴心人”。从部队转业从警,从保家卫国到守护群众,改变的是身份和头衔,不变的是那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他用一颗执着的初心和对警徽的无比热爱,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他就是南通海安市公安局墩头派出所社区民警陈明。

陈明,男,1975年5月生,中共党员,2006年11月加入公安队伍,现任海安市公安局墩头派出所社区民警。从警十七年来,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嘉奖6次,曾获“优秀共产党员”“十佳信息应用能手”“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个人”“优秀社区民警”等荣誉称号。

忠诚履职担当作为 反诈先锋守护人民

出警、执勤、电话随访等工作让派出所应接不暇,陈明却永远是随叫随到。在同事眼中,他是乐观认真的好榜样,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在群众眼中,他是热心真诚的贴心人,来回奔波、巧化纠纷;在家人眼中,他是拼搏劳碌的顶梁柱,恪尽职守、舍小为大。

2023年11月的一个上午,正在办公室处理业务的陈明突然接到一通农村商业银行刘经理拨打来的电话,刘经理称有一名群众正在他所工作的银行办理汇款业务,系统显示该笔汇款对方账户为涉诈可疑账户。该名群众不听刘经理及银行工作人员的劝阻,执意要完成汇款业务,刘经理无计可施,便立即求助陈明。陈明接到电话之后,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第一时间喊上同事,飞速到达银行,制止正在与诈骗分子通话的群众,诈骗分子得知警察到来之后,便匆忙挂断电话,骗局不攻自破。陈明的迅速响应为该名群众牢牢守护住了养老钱,得到群众的肯定。

为人民办实事 做群众贴心人

“进百家门,知百家情”,秉乘“民警多跑腿,群众少跑腿”的理念,陈明将便民、利民的服务落到实处,把流动的户籍“小窗口”延伸到千家万户的“大服务”。陈明从群众最关心、最困难的小事做起,积极主动地为辖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2022年2月份,陈明在日常走访社区的过程中了解到,辖区周先生的老伴王女士患有精神障碍,自幼跟随新疆支边的父母一起生活,返乡后一直没有户口,父母均已离世,家里条件不好。以前没重视过户口,现在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没有户口和身份证又享受不了,希望能帮助解决困扰其老伴几十年的户口难题。了解这一情况后,陈明先是通过DNA比对确定该人非打拐人员,再与新疆吐鲁番当地的户籍民警联系,希望能了解到相关居住记录,却未能查阅到其一家人相关的户籍信息及历史底册材料。最后只能选择从王女士的老家曲塘镇入手,按照无户口人员的相关规定,带领队员走访其亲属、村民,收集相关证实材料,最终在2022年6月成功办理落户。

锤炼过硬技能本领 创新思维与时俱进

军人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脱下戎装,穿上警服,陈明始终不忘初心,面对困难危险,迎难而上,注重学习钻业务,争做警察新标杆。在大数据警务实战化的工作背景下,陈明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和掌握各类智慧平台的使用方法,乐于向年轻民警请教,乐于接受新事物,乐于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并将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能实打实的运用到平时的社区工作中。“公安队伍年轻化,村干部也大多是年轻人,再不跟紧脚步与时俱进,学点好东西,我可不就落后了!”陈明总在工作之余这样鼓励自己。他不仅常常踊跃参加市局组织的现场执法、警情处置、反恐演练等培训活动,还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最新的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多年以来,在提高自身履职本领的基础上,陈明参与办理过的执法案事件从未有过群众投诉,满意度高达100%。

在葱茏的青春岁月,他戎装一袭,练兵沙场;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他与子同袍,投身警营。当兵十三年,从警十七载,变换的是制服的颜色,不变的是来时的初心,是他服务人民、戎马一生的写照。

(作者:林妍,审核:王晶,审签:陆勤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