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服务 > 好警纪事

明察秋毫的数据达人

来源: 南通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1-05-31 字体:[ ]

为了找到关键物证,他不眠不休,12小时持续搜索;为了搜寻蛛丝马迹,他忍着恶臭与蚊虫叮咬,近距离给尸体拍照;勘查比对、录入分析,他助力案件的侦破;他就是南通如皋市公安局刑事警察大队痕迹技术中队中队长马汝成。

马汝成,男,1982年出生,中共党员,在省、部级刊物发表论文5篇,物证鉴定副高级工程师,2012年获得“全市公安机关优秀刑警”称号,获得各级表彰13次,被嘉奖5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毕业转型,治安管理生入行痕迹检验

作为全局公认的“技术达人”,马汝成勘查现场4000余起,非正常死亡现场500余起,命案现场100余起。提取现场视频、指纹、足迹、DNA等痕迹物证3000余份,利用痕迹物证直接认定嫌疑人400余名。

2004年,江苏警官学院毕业后,马汝成分配到薛窑刑侦中队,那时候中队没有技术员,队长说“小马,你上!”于是,马汝成成了中队侦查员兼技术员。2006年,马汝成被派到刑侦大队学习,经过系统培训,他对痕迹检验有了了解和掌握。

2007年8月中旬的一天夜间8点多,城北庆余路某浴室附近发生一起抢劫案件,一女子下班途中被抢走随身财物,案件性质恶劣,如城刑侦中队的技术员全部被派到了现场。案发现场路段比较偏僻,没有目击者、没有路灯,为了寻找物证,只能在方圆500米开展地毯式搜索。

马汝成想,如果他是嫌疑人,会在哪里蹲点或者丢弃赃物?借着手电筒的光,附近能藏人的农田、茅房、废弃房屋……都成了他们的搜索点。终于,在一个茅房的墙角处成功发现了一个可疑物品,马汝成将证物封好,连夜送到了南通市公安局进行检验比对。案件成功破获。

磨练真功,用刑事技术扛起责任担当

技术工作比较枯燥,但讲究细心和耐心,收集有价值的痕迹物证,找到真凶,给受害人一个交代,是马汝成不可推卸的责任。

2009年7月,如皋城区连续发生多起“白日闯”案件,犯罪分子的猖狂作案引发市民恐慌。一天中午又接到一起报案,受害人家中防盗门被撬,房间内几千元被偷,但据受害人反映,家里没有被翻动的痕迹。“我们去现场勘查,发现作案人反侦查意识很强”马汝成回忆,案件一度陷入瓶颈。

马汝成扩大勘查范围,发现客厅有个白色的化肥内胆袋。询问受害人时,其表示这个袋子肯定被动过。冒着高温,马汝成一番摆弄成功地在内胆上提取到了相关痕迹。第二天,比对上一名盐城籍有多次盗窃前科的范某。马汝成回忆,那天下大雨,他们接到警情从如城刑侦中队去现场,到门口遇上一名男子。下车盘问一番,让犯罪嫌疑人露了馅。之后,连破了“白日闯”案件15起,涉案价值8万余元。

在案发现场,一只突兀的饮料瓶、一个残破的物证,也许就是还原案发的密码。“要发现、提取和鉴别、利用痕迹物证,技术人员要有见微知著的功夫”马汝成说。

技术尖兵,执着于现场一手资料

DNA技术让破案过程提速,精准性更高,但现场痕迹物证提取仍是基础。“犯罪现场是第一手资料”马汝成坚守信念。多年来,他参与多起全市杀人、抢劫、强奸等八类案件的现场勘查,为案件定性、侦破作出贡献。

2012年12月底,辖区发生了一起盗窃保险箱案件。马汝成接到警情,立刻赶往现场,经过5个多小时的勘查,提取到大量作案痕迹,只能确认是三人作案,没有提取到能认定嫌疑人身份的证据。马汝成回到单位交接班之后,又去了现场。现场的楼处于小区东北角,沿着围墙外的小路向南是拆迁地块。拆迁地块无人烟、废弃房易藏匿,马汝成在钢筋暴露、瓦砾散落的环境中搜寻;经过12个小时勘查,在一处废弃房中发现了被撬的保险箱,附近有几个吸食饮用的丢弃物、一把断柄的螺丝刀。

从警17年,马汝成多次参加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及刑科协组织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受理检验鉴定5000余份,出具审核鉴定书3000余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