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服务 > 好警纪事

坚守户籍窗口32载

来源: 南通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1-04-14 字体:[ ]

54岁的朱华是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秦灶派出所户籍民警。1989年从警以来,她一直在户籍窗口岗位上工作,32年如一日,不忘初心,热情接待每位办事群众,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获评“南通市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服务标兵”。

创造32年“零投诉”

朱华常说:“户籍窗口是派出所的门面。”每天她都早早来到办公室,提前将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将办公物品和椅子摆放得整整齐齐,并摆放一些不同的盆景花卉,准备好茶水、一次性杯子、报纸书刊以及老花镜、雨伞等便民小物件,让来所办事的群众感受如家的温馨。

熟悉公安业务的人都知道,户籍管理工作每天就是为形形色色的群众办事,要让每个来办事的群众都满意不是一件易事,必须从心底里热爱这份工作,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32年来,朱华始终做到“一张笑脸、一声问候”,凡是手续齐全的,一次办到位;凡是手续不全的,一次告知到位,决不让群众跑冤枉路。

32年里,朱华将微笑带给每一位办事群众,从未和群众发生过争吵,有时遇到群众对法律和政策不理解而发牢骚,她都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让群众含“怨”而来,满意而归。她一直把辖区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细致周到的服务工作赢得了居民们的赞许和支持。每当看到有群众在窗口等待,她都会轻轻地说一声:“请你稍待片刻,先坐一会好吗?”看到群众要办的事情比较复杂,她会悄悄地拿出一张小纸片,将需要注意的事项写下来,递给办事的群众。在户籍窗口工作32年,她创造了“零投诉”的纪录。

专为百姓解难事

2019年的一天早晨,刚打开户籍室门,朱华便接待了一名满面愁容的中年女子,经过耐心询问,朱华终于弄清了事情的原委。这女子姓王,她的父亲退休十多年来,一直不知道自己的户口在哪里。随后,朱华通过信息查询发现女子的父亲的户口确实不在秦灶辖区,不过,据老人记忆十多年前就把户口迁回来了,然而现在连户口都没有。“这下该怎么办呀?”王女士急得在户籍室直跺脚,朱华一边安慰女子,一边联系上级机关询问此事该如何解决。朱华本着“急事急办”的原则,一方面告诉她要在村里出具证明,一方面又帮忙联系老人单位所在地的派出所,希望他们开具证明传真过来。通过朱华的帮助,王女士很快为老人办好了户口迁移手续。

为了帮助残疾或者年老等行动不便的居民办理二代身份证,朱华经常上门为他们采集身份证照片,对于络绎不绝咨询户口政策问题的群众,朱华是有问必答,并积极帮咨询者当参谋,尽全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小小的户籍窗口,每天发生着温馨感人的故事,像这样的事例子举不胜举,朱华认为户籍室虽小,但是作用甚大,上至老人下到小孩,谁也离不开它,不求群众的感激与称赞,只要有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她就觉得再多的辛苦也是幸福的。

按章办事的“铁娘子”

户籍工作涉及众多利益关系,为了子女上学,为了拆迁分房,亲朋好友也常常以“情”求之,帮忙“钻个空子”,甚至直接以金钱为诱惑,找朱华办一些不能和不该办的事,甚至要求办理一些不合法的业务。对此,她都有清醒的认识:“吃别人的嘴软,拿别人的手软,只有清清白白做人,才能公公正正干事,只有按规矩办事,老百姓才会信服你。”

一次,家里的亲戚找到朱华,请她帮忙办理分户,目的是为了在拆迁补偿中多拿一套房,朱华一口就回绝了他,不仅得罪了亲戚,也带来了长辈的埋怨。面对这些不解和埋怨,朱华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她深知自己岗位的重要性,她手中的这份权力,不仅代表着公安机关的形象,更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32年来,朱华坚持原则,拒绝办理“人情户”“关系户”近百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一身正气维护了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工作之余,她还经常帮扶辖区困难群众,去救助站看望“迷途”儿童,去敬老院看望颐养天年的老人,为他们送去物质上的关怀以及精神上的关爱。

32个春夏秋冬,32个四季轮回,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只有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地无私奉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一步步临近退休,但没有丝毫懈怠,更多的是珍惜和不舍,她说,她会一如既往认真努力地工作,为自己的从警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