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服务 > 好警纪事

镜头背后的热爱与坚守

来源: 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5-03-10 字体:[ ]

在人来人往的出入境办证大厅,有一间约40平米的照相室,这里是辅警夏叶峰多年坚守的岗位。他一干就是13年,用熟练的摄影技能、真诚的服务赢得群众称赞,收获了一封封群众的表扬信。夏叶峰,男,1988年1月生,中共党员,2011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三级辅警,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嘉奖3次。

快门定格微笑

一台相机、两盏补光灯、一个拨浪鼓,一台电脑,构成了他工作的全部“家当”。每天开工前,他总会对镜头练习微笑,直到眼底漾起真实的温暖。有人说,照相不过是机械的重复劳动,但在他看来,方寸相纸承载的是异国他乡的追梦。当暮色降临,最后一位申请人离开后,他又开始逐张检查当日照片,衣领是否周正、表情是否自然……如果说数字是体现工作奉献程度的一种方式的话,他在出入境工作的这13年时间里,共接待申请人约40万人次,按每位申请人拍三次计算,总共要拍近120万张照片。每天定格在他镜头中的,有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有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儿、有面庞稚嫩的少年,人生百态,尽在他小小的镜头中。

硬汉也有柔情

出入境证件上的照片,不仅代表了国人的形象,也是边检部门检查证件是否是本人的重要依据,不容有丝毫马虎,更不容出任何差错。拍照岗位,考验的不仅仅是体力、技术,更是一颗守得住枯燥、耐得住平凡、保持得住工作热情的服务之心。“哇哇哇……”阵阵啼哭声从一位年轻母亲怀里传来,估计是襁褓里的婴儿以为要给他打针,一进照相室就哭了起来,母亲怎么劝说也没用。这时,夏叶峰从抽屉里拿出拨浪鼓,变魔术般在相机镜头前逗小孩子,“宝宝看这里”,拨浪鼓晃动的瞬间,宝宝看向了镜头,他眼疾手快地按下快门,一张完美证件照已然定格,年轻母亲连声道谢。一天的午后,一位年迈的老人慢慢走进照相室,夏叶峰发现老人耳朵里戴着助听器,于是放慢语速、提高音量,“大爷,我帮您整理一下头发和衣服吧。”说着,便利落地帮老人梳理顺头发、整理齐衣领,调整好拍摄角度,让镜头里的老人腰板显得更挺直,老人看到照片后,露出满意的笑容。这个看似平凡的岗位,却因他“把群众当亲人”,成为群众口中“最有温度的窗口之一”。

把光打进人心里

“很多人觉得我们只是按快门的,但出入境证件照是国际通行的‘身份名片’。”抚摸着相机上斑驳的漆痕,夏叶峰的目光温柔而坚定,“我的镜头不仅要拍出合规的照片,更要拍出中国人的精气神。”“这张证件照是我最满意的证件照”、“谢谢你拍出了我追梦的底气”、“拍出国证件照就找夏警官”……夏叶峰用真诚赢得了信任,用微笑收获了满意。聚光灯的光束,犹如一缕缕温暖的阳光,直达申请人的心底,让群众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许多申请人给夏叶峰寄来了感谢信,这一封封信件是群众对他工作的肯定、褒奖和激励,也是我们出入境人的荣誉和工作的动力。

照相室的门口又排起了长龙,快门声再次响起。在这个见证离别与重逢、梦想与牵挂的岗位上,夏叶峰依然保持着第一次举起相机时的初心——用光影镌刻温情,于细微处守国门。

(作者:顾媛婷,审核:祝艳艳,审签:范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