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版 / 南通市公安局
你卖的购物卡,可能正在成为诈骗分子的“提款机” 来源: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5-03-31 字体:[ ]

    近年来,购物卡作为便捷的消费工具广受大众欢迎,但与此同时,其匿名性、流通快的特点也被电信诈骗分子盯上,成为洗钱的新渠道。诈骗团伙通过虚假交易、伪造卡密、诱导充值等手段,将非法资金与购物卡绑定,再以“低价回收”“折扣套现”等方式洗白赃款,形成隐蔽的资金转移链条。消费者稍有不慎,不仅会蒙受财产损失,还可能因卷入洗钱环节承担法律责任。

    近日,市民王女士在某二手交易平台看到一则“高价回收购物卡”的广告,对方声称可按卡面金额的95%即时结算。王女士因急需用钱,便联系了自称“平台客服”的买家。对方发送了一个看似正规的回收网站链接,要求王女士先绑定银行卡并输入购物卡卡号、密码“验证真伪”。王女士照做后,网站显示“验证成功”,但其账户迟迟未收到钱款。客服以“系统延迟”“操作超时”为由,要求她继续提供更多购物卡信息“激活账户”。王女士先后绑定3张总面值9.8万元的购物卡后,发现网站无法登录,对方失联,卡内余额也被盗刷一空。

    警方提示

    1.警惕“高价回收”陷阱:对宣称“超低手续费”“秒到账”的购物卡回收平台需提高警惕,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或线下实体店进行交易,切勿轻信陌生链接或私下提供卡密。可通过企业信用查询平台核实回收方资质,避免落入虚假网站圈套。

    2.保护购物卡信息安全:卡号、密码是购物卡的核心凭证,任何索要卡密的行为均属异常。正规平台仅需卡号即可完成回收验证,无需提供完整密码。若遭遇“验证失败需重复操作”“缴纳保证金”等话术,应立即终止交易。

    3.谨慎参与“折扣代购”“返利充值”活动:近期出现诈骗分子以“内部渠道低价购卡”“充值返积分”为诱饵,要求受害者向指定账户转账或购买特定面值购物卡。此类活动实为转移诈骗资金,消费者需通过正规商家购卡,勿因小利参与可疑交易。

    4.及时冻结并保留证据:一旦发现购物卡被盗刷或遭遇诈骗,应立即联系发卡方冻结余额,保存聊天记录、交易截图、网站链接等证据,并拨打110报警。若收到“误操作需配合解冻账户”等电话,可直接向警方或反诈中心(96110)求证。

    (作者:顾枫,审核:王曙明,审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