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接连发生多起专门针对老年人,谎称“孙子”花样犯事陷入麻烦,要求老人将现金交给指定对象的骗局。
刘奶奶接到“孙子”通过家中固话打来电话,对方在电话里语气焦急,表示自己因嫖娼即将被公安机关查处,一旦被抓起来让老婆和单位知道就全完了,哭着求奶奶筹钱保释。当天中午,刘奶奶就带着家中的2万元现金根据“孙子”的指示来到村委会门前交给了一位自称派出所的陌生男子,后刘奶奶向儿子核实才发现被骗了。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沙爷爷身上。一天,沙爷爷接到电话,“孙子”表示自己因为斗殴被抓了,对方借着伤情就要自己赔钱,不然就不同意和解要把自己送去坐牢。沙爷爷救孙心切,凑了15万现金,在家不远处的路口将钱交给了一个陌生人。
中国传统家庭中“隔代亲”的现象,老年人在接到此类电话时,往往难以保持理性思考,导致被骗成功率居高不下。另外,由于银行的风险控制措施,犯罪分子将转账方式从线上改为线下交付。
警方提示:
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首先,老年人应提高警觉,不要轻信来电,应立即与亲属联系,核实事实真相。如遇“紧急要钱”的情况,应立即进行视频验证,仔细核对身份特征或使用诸如方言沟通的家庭密语系统。
其次,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或财产信息,不要操作屏幕共享。尽量给自己留出冷静思考的时间,所有转账和提现操作应有子女在场见证。
最后,呼吁家人多关心老年人,定期为他们接种“防诈疫苗”,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共同抵御诈骗行为。
(作者:刘晓燕,审核:葛波,审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