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全防范

未成年人最易上当的几类网络诈骗

来源: 南通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1-03-30 字体:[ ]

近年来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电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每一个手机、电脑都是一个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危地。不少犯罪分子瞄准了未成年人防范意识低,易于上当受骗的特性,以各种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诈骗。

1、福利类诈骗

2021年3月20日,受害人王某加入一个发福利的QQ群,内一名管理员以受害人中奖可以领取8888元现金但需要做任务为由,骗取受害人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转账。后又以受害人是未成年人转账不成功,账号被冻结为由,骗取受害人拿其父亲微信对犯罪嫌疑人指定微信进行转账,共转账41124元。福利类诈骗中,不法分子实现通过热门短视频平台发布“送福利”广告,吸引未成年人进群,再诱导他们使用父母手机进行转账。

2、游戏类诈骗

2021年3月8日,受害人赵某看到一条免费获得游戏人物皮肤信息,领取激活码后激活就可得到,赵某信以为真,便私信联系对方,对方发来微信二维码要求添加好友,添加后,对方称未成年不能领取,如果领取会被警察抓住会被判刑三到十二个月,赵某内心害怕,按照对方要求用爷爷的微信向对方扫码支付共计5699.18元。此类案件中不法分子在游戏聊天界面、QQ群发布买卖游戏装备、游戏账号、游戏币等广告信息,或者以“免费获取游戏装备”等信息诱导未成年人,再以未成年人不能领取或购买为由恐吓未成年人,让其使用家长手机转账实现诈骗目的。

3、购票类诈骗

2021年3月10日,受害人王某在微博上购买演唱会门票,后通过银行卡向犯罪嫌疑人账户转账610元,因为没有备注嫌疑人要求其重新转账610元,后又称需要激活账户要求转账862元王某意识到被骗。不法分子抓住部分未成年人追星的特质,以出售演唱会、电影门票等方式,欺骗未成年人转账购买虚假票务,实现诈骗目的。

对此警方提醒广大家长:

1、强化教育引导,提高防范意识。家长要配合学校、公安机关,以身边的案例教导孩子,向孩子介绍常见的诈骗形式,说清被骗的严重后果,切实提高未成年人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引导其不贪小便宜,不轻信陌生人,不轻易转账汇款。

2、守好账号密码,防止钱财流失。家长要管理好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的支付密码,提高手机支付安全等级,严格控制微信、支付宝钱包存放金额,避免未成年人受骗后轻易将钱财转出。

3、常态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家长要经常性与未成年人交流,了解未成年人思想动态和行为状态,确保未成年人上当受骗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警求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