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全防范

诈骗手法大揭秘!请认真学习!

来源: 南通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4-06-03 字体:[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熟知诈骗分子的诈骗套路手法,才能尽可能规避陷入骗局风险。为了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安全意识和防范水平,今天,警方为大家集中揭秘仿冒类诈骗手法,即通过冒充亲友、公检法及政府机关人员、电商物流客服等身份,以借钱、理赔、资金涉及违法等理由骗取钱财的诈骗行为。请大家仔细阅读,认真学习,做好日常生活中注意加强防范。

1.仿冒亲友进行诈骗

诈骗手法:诈骗分子冒充受害人好友亲属,谎称自己的网络账号被盗,在网上请求受害人帮忙辅助验证找回账号,发送不明二维码让其扫码,并使用手机号发送短信进行验证。该过程实际上是在更换受害人账号所绑定的手机号码,以此盗取受害人账号,用以行骗或其他违法行为。特别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快、应用广,诈骗分子使用相同的头像、昵称冒充受害人亲友,通过换脸变声等技术手段,模仿受害人亲友,与受害人短暂闲聊后向其进行小额的借钱,并给出明确的归还时间,以此实施诈骗。

此类诈骗在结合AI技术手段后,大大降低了受害人的防范心理,使受害人误以为就是在和亲友进行交流,诈骗成功率较高。

2.仿冒公检法诈骗

诈骗手法:诈骗分子冒充人民警察身份,谎称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要求受害人将银行账户的资金转入指定的“安全账户”配合清查,以此实施诈骗。或是主动联系在网上求助的诈骗受害人,以立案或帮忙冻结资金为由,要求受害人提供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等重要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盗刷受害人银行卡资金。

在公安机关大力宣传防范下,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法案率已大大降低,人民群众对于政府政务公开、公安执法办案流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识破诈骗分子的阴谋。但仍有部分群众因被恐吓最终落入诈骗分子骗局,特别是自身有违法劣迹行为未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人员,最容易上当受骗。

3.仿冒客服诈骗

诈骗手法: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客服、物流客服、平台客服等身份,报出受害人姓名和号码,谎称因“快递丢失”“商品质量不合格”“航班或车次取消”等原因要进行理赔,并向受害人发送不明链接,诱导受害人点击链接填写包含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在内的重要信息,以此利用受害人信息盗刷受害人银行卡资金。

广大市民网络平台上购物、购票时有时会遇到问题,需要与客服沟通解决,诈骗分子正是趁机伪装成客服,以“热情”的态度、“贴心”的服务帮助受害人解决问题,使受害人落入陷阱。此类诈骗在电商购物节、家假日后一段时间内高发频发,即将临近“6.18”购物节,广大市民一定要擦亮眼睛。

警方提醒:

1.不要以头像、昵称等表面信息断定对方身份,在未通过其他渠道求证前,不要轻信对方话术,更不要与其产生资金往来。

2.官方平台客服以及政府机关人员通常不会通过个人账号与用户联系,若遇到问题,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联系工作人员咨询解决。

3.无论在任何社交场景下,请保持冷静,多方确认对方身份,收费正规合理后再操作支付。

4.若在微信平台内遇到仿冒欺诈,可通过微信客户端进行投诉;若产生资金损失,请及时保留证据,向公安机关报警处理。

(作者:康海南,审核:董晓渊,审签:蔡刘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