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全防范

假捐款真诈骗?谨防募捐陷阱!

来源: 南通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1-07-23 字体:[ ]

近日,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河南多地不同程度受灾,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驰援河南,在献出爱心的同时,也要注意警惕不法分子通过募捐实施诈骗。

骗术一:冒充慈善机构募捐

【案例】2021年3月,受害人周某被拉进一股票QQ群,其添加群中一人QQ后,对方发了链接,要求其在腾讯公益捐款,其通过微信支付后,察觉被骗。

【作案手法】不法分子伪装成慈善机构注册公众号诱导受害人搜索查询,或在朋友圈、微信群、QQ群等各类社交平台内发布虚假募捐消息、个人收款二维码,假借帮助受灾地区人民或开展公益事业之名,实施诈骗。

骗术二:发布捐款刷单返利消息

【案例】2021年6月,受害人孙某在QQ空间看到同学转发的捐款返利活动的信息,就加入QQ群,按照群主的要求操作捐款,后孙某要求返利,群主让其添加指定的客服QQ,孙某添加后通过客服发来的链接下载“全时云会议”APP,并扫码支付成功,再次要求退款时,对方又称需购买星巴克卡,孙某购买后仍然没有收到退款,意识到被骗。

【作案手法】

不法分子利用各类社交平台发布捐款返利的消息,打着捐款献爱心和赚钱两不误的旗号,吸引受害人参与捐款刷单,在受害人要求返利时,再一步步引导受害人添加客服,下载其他APP,支付不明款项,达到诈骗目的。

对此,警方提醒广大群众:

1、天上不会掉馅饼,加倍返利不可信。在通过网络平台找工作时,要找准正规平台,不轻信低付出高收益岗位,切忌因贪小便宜,落入诈骗圈套。

2、奉献爱心是好事,找准渠道是关键。捐款要通过正规渠道进行,通常情况下可以联系当地社区或慈善机构进行捐款,在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捐款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

《慈善法》规定,只有取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才能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在捐款前可以通过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中国社会组织动态政务微信或其他相关民政部门官方网站查询核实情况。此外,捐款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账户是否为慈善机构名义开设的银行账户,严防不法分子以个人收款码替换慈善机构收款码以达到目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