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海安警察阿姨圆了女孩“户口梦”

来源: 江苏法制报 发布时间:2022-08-18 字体:[ ]

8月11日上午,小江捧着刚刚到手的户口本,笑逐颜开。翻开海安市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周桂华的工作记载簿,长达12页的工作日志记录了11岁女孩小江多年夙愿一朝得偿的过程。

2011年10月出生在福建的小江,父亲是福州人,母亲是海安人。据小江外祖母介绍,小江系父母非婚所生,父母双方曾就孩子抚养问题发生过纠纷,后经有关部门调解,小江由母亲抚养。11年来,小江一直随外祖母生活在海安,未登记户口,入学、就医等生活日常处处受限。

2022年3月17日,海安市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周桂华在无户口人员例行排查中发现了小江。“孩子已经快小学毕业了,没有户口很麻烦,而且现在健康码、疫苗接种等各种防疫措施都要用到身份证,我感觉这是一件等不得的事情,必须想办法帮孩子解决。”周桂华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汇报给了领导,并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中写道:已联系小江所在辖区派出所和小江亲属核实相关情况。

了解具体情况后,周桂华才发现孩子的落户问题是个难啃的“硬骨头”。小江出生时未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小江母亲的户口仍为就读学校的集体户,父亲已有自己的家庭,父母目前均无法联系上,小江具体在哪儿出生不得而知。2022年4月15日,周桂华的工作日志上记载:经会商,拟将小江户口登记在其外祖母名下。下一步将尽快联系小江父母出具孩子出生相关证明材料或做亲子鉴定。

随后三个多月的工作记载簿上,满满都是电话号码、核查和函调情况。小江母亲在外打工多年,与家中几乎没有联系,周桂华辗转多方,搜集到与之相关的朋友、亲属等几十个电话,逐一核实后全部无效。

有天一大早接到小江父亲电话,说突然想起曾带孩子在某机构做过亲子鉴定。”接到电话后的周桂华立即设法联系了当地司法鉴定所。但因当时委托鉴定人为小江父母,司法所重新出具鉴定需要当时委托人提出申请,单凭小江父亲申请无法重新打印鉴定。又是一番沟通、协调、函调,一个星期后,周桂华终于收到对方的回函和证明。

2022年8月1日,周桂华在工作日志中记载:“小江申报落户所有材料已提交,等待批复。”这一页的工作日志,被周桂华打上了星号。

历时4个月,发函4份,拨打核查电话200余通,记载工作日志12页,至此,周桂华终于兑现了一定要帮助小江解决户口的承诺。

周桂华帮助解决的这一户口是众多疑难户口中的一个,自今年3月海安市公安局组织开展无户口人员排查落户攻坚行动以来,她的工作记载簿上、手机微信里都是与云贵川及湖南、湖北、新疆等各省市公安机关户籍管理联络员和无户口当事人的联系记录,截至目前我们已成功帮助80余名疑难无户口人员成功落户。”海安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志明介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