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南通公安民警全程全副武装,为南通驻昆山接转工作奉献力量

来源: 江海晚报 发布时间:2020-08-14 字体:[ ]

8月3日起,我省对从上海机场入境来苏人员实施接转和隔离健康观察,南通公安10名民警作为南通驻昆山接转工作专班的中坚力量,随即投入从昆山中转基地接转境外入通人员至我市的重任。酷热难耐的高温天,民警们全程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每一趟接转,汗水湿透衣背,身体犹如浸泡在热汤中。

境外入苏人员进入昆山中转基地,各设区市接收拟赴本地人员,并组织专人专车闭环接回,落实后续防控措施。

昆山接人,酷暑高温裹得严严实实

“来,坐在这儿先休息会儿,把个人信息填写好。人员到齐后,我们的大巴马上出发。”12日上午9点10分,南通驻昆山专班转运组成员、南通开发区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民警邹春才在花桥国际博览中心的中转基地,接到了当天第一个待回通人员——海安人小仲。德国求学的小仲,本月初乘机从上海入境。根据现行“7+7”疫情防控要求,小仲首先在上海进行了7天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并接受了核酸检测,之后需回南通继续进行7天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在上海隔离7天期满后,12日一早,小仲从上海被接驳至昆山中转基地,当天将由我市安排车辆接回。

穿着防护服走进昆山中转基地,记者看到,偌大的场馆里,全省各地市都设有专门区域。专车从上海将入境来苏人员接驳至此后,各市立即接收拟赴本地人员,并组织专人专车闭环接回。当天,陆良坤一刻不歇地在外场指挥协调,邹春才搭档交通、卫健人员的3人小组负责南通当天的内场接待。待回通人员到达中转基地后,“全副武装”的他们立即开展人员信息核实、事项提醒、引导上车等工作。

“待会儿回通的大巴车全程不停车,需要上洗手间的,现在就可以去。如果肚子饿了,这里有食品和饮用水,可以现在吃点。”邹春才一边指导待入通人员填写信息,一边送上贴心提醒。记者看到,现场饼干、牛奶、面包、矿泉水等一应俱全,全部免费提供。

“回家的感觉真好!”在柬埔寨做建筑工的海门人顾先生已经两年多没有回家。因为疫情原因,他回国的计划一拖再拖。这一回终于踏上返乡归途,顾先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一路感受到了祖国和家乡的温暖,感恩在心!”

记者注意到,当天29名待入通人员中,归国返家的南通人占据多数,另有7人来通开展商务活动,其中3人是来自美国、意大利的外籍人士。上午9点55分,首辆回通大巴计划安排的15人全部接齐。邹春才与交通、卫健同志立即带领他们前往上车点,将他们一一送上了“飞鹤”大巴。上午10点,班车启程回通。40分钟后,第二辆大巴上安排的14人也全部接到,顺利发车。

“今天是接运最顺利的一天。”邹春才说,待入通人员从上海接驳至昆山,如果碰上堵车、随车其他人员发热等突发情况,就会延迟抵达,大家只能耐心等待,“最晚的一次一直等到了下午1点。防护服一直穿着,不能吃饭、不能去上厕所。”

即便是最为顺利的这次接人,邹春才也早已全身透湿。脱下防护手套的那一刻,只见他的双手已被汗水泡得发白起皱。

护送回通,大巴车上突遇发热病人

安全接到人、顺利送上车,其实才只是接转工作的第一步,更辛苦、更艰巨的是一路上不容闪失的随车护送。从昆山到南通的隔离点,两三小时的车程,民警和卫健人员必须全程在防护服的包裹之下。

此次,南通警方从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以及各县区共抽调10名精干警力投入昆山转运工作。他们中,除了两人在信息安保组负责指挥协调、信息传递等工作,其余8人被分入8个转运小组,搭档交通、卫健部门人员轮班开展拟入通人员对接、随车护送工作。

12日的两辆接送大巴,分别由如皋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马忠和海门公安局民警周华彪参与全程闭环护送。记者注意到,大巴上不仅人员数量有着严格控制,座位安排也很有讲究。人员必须隔开坐,倒数3排不能坐人,须留空作为应急处置区。“一旦发现体温异常的人员,我们要立即进行处置。”马忠告诉记者,护送途中会对车上人员再次进行体温测量,体温异常人员将被带至车辆后排的应急处置区,做好相关防护,减少与车上其他人员的密切接触风险。

鲜为人知的是,8月3日,接转工作开展首日,南通接送班车上就出现了一名发热人员。24岁的海安市公安局城南派出所民警张睿,是南通驻昆山接转工作专班中年龄最小的民警,当时发热人员就在他护送的大巴上。“那天,车刚刚过了苏通大桥,我们发现一名男青年体温接近38℃。”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张睿记忆犹新,当时男子被立即带至后排应急处置区,张睿同时与指挥部联系,目的地海安集中隔离点迅速做好应对准备,人员到达后即刻由专车接往医院。虽然最终证实男子并非感染新冠肺炎,众人虚惊一场,但南通专班的果断规范处置,依然值得点赞。

“一趟护送下来,身体就像浸泡在热汤中。”张睿透露,全程穿着全封闭的防护服、戴着N95口罩、防护面罩、橡胶手套,套上防护鞋套,在车上一“闷”就是两三个小时,浑身如同浸泡在热汤中。只有将车上人员安全送达集中隔离点,他们才能找地方脱除防护服,吃上午饭常常已是下午两三点。“饭点不准时,太正常不过。”张睿说,稍作休整,待大巴车进行消毒处理后,他们便会随车返回昆山,准备下一次的接送任务。

12日,参与随车护送的周华彪回到昆山已是傍晚5点半。从上午10点多从昆山发车前往如皋集中隔离点,一转眼,他已忙碌了7个小时,而这一天算是相当顺利的一天,“很多时候,收工的时间还得晚上一两个小时。”

无惧风险,坚决筑牢首道入通防线

穿上全套防护服,忍受汗流浃背是一种煎熬;脱下防护服,走进空调房间,稍不留神很可能带来新的考验。

“从极热环境到极凉环境,身体一不小心就会着凉,拉肚子、发热很容易找上门来。”南通驻昆山专班转运组成员、崇川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民警翁文文说,起初,大家工作时并未注意这一情况。参战民警们虽然没有出现身体异样,但搭档部门中就有工作人员突然发热倒下,“这也提醒我们要多加防范,每次脱下防护服后,哪怕再热也要在室温下先过渡一段时间,不能急着往空调房里钻。”

相比肠胃感冒等疾病,驻昆山接转工作专班面临的最大风险无疑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尽管接转的入通人员已先期在上海隔离7天,且核酸检测为阴性,但并不能完全排除携带病毒的可能。“来昆山前,只和家里说了句‘有任务要出差’。”邹春才告诉记者,为避免家人担心,他起初并未透露实情,直到来昆山执行任务后,家人才知道了情况。

其实,此次执行任务的10名南通民警中,陆良坤和周华彪已是第二次来昆山战“疫”。今年3月,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转变,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成为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3月7日上午,陆良坤接到单位领导电话后,当天中午就和周华彪等6名组员火速赶往昆山,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境外来通返通人员的转运工作。此后的近一个月时间里,他们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眯”一会儿、醒一会儿,甚至养成了坐着睡的习惯。

“使命光荣,必须全力以赴。”再一次站在境外疫情防控第一线,周华彪说,这就是职责和使命,必须不折不扣完成。

“说不紧张是假的,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一名老党员,责无旁贷。”两赴昆山开展转运工作,陆良坤每次都是南通警队里当之无愧的“最强大脑”。别人可以轮流休息,但他必须时刻保持紧张的工作状态,指挥调度、信息工作事无巨细,容不得半点差池。

8月3日至12日短短10天,南通驻昆山专班累计安全转运境外入通旅客226人,实现百分百闭环转运接驳,做到了信息“零疏漏”、转运“零失误”。

“随着国际航班数量增加的新形势新变化,预计境外入通人员将不断增加。”陆良坤坦言,更艰巨的考验还在后面。专班民警将发扬“特别能战斗”的南通公安精神,坚决筑牢境外入通第一道防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