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海安市看守所所长肖峰——用真情唤醒“迷失的灵魂”

来源: 南通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18-10-24 字体:[ ]

警戒墙、守哨楼、铁门闸……在大多数人眼里,看守所是个神秘、封闭的禁地。而对于1968年1月出生的海安市看守所所长肖峰来说,却是他感化服务“迷失的灵魂”的神圣场所。海安市看守所也在他的带领下,连续15年夺得“公安部一级看守所”称号,“履职尽责、忠诚奉献”的海安监管精神被公安部监管局在全国所推崇。

一走进监舍,公示栏上就张贴着“权利告知”“投诉规定”“财物管理”等18项内容。监管民警该做什么、做到什么样、在押人员享有哪些权利、考核积分情况等等,全都一目了然。家属或律师要想了解在押人员情况,只需点开在押人员家属、律师微信群,就可随时察看,根本不需要走歪门、找关系。

不让执法有空隙,主动接受在押人员的监督,就需要一个阳光的、透明的、无法藏污纳垢的监所。每天早晨交班时的一次全体人员碰头会,短则10分钟,长则半小时,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会”,改变了“所长说了算”的老“规矩”。不但如此,肖峰还将民警的考核权、后勤财务签字权分给其他班子成员,而他自己只有一项分工——安全。16年来,肖峰和他的23位战友无一人接收在押人员的钱物,看守所全体民警零违纪。

曾有一位在押人员因严重疾病不适宜继续关押,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后,其家属找到肖峰的家,送上两万元现金,肖峰当即退还,并告知这个决定是看守所全体领导、当天所有在岗的民警和县医院的医生共同研究后决定的,要感谢,应该感谢所里公正、透明的制度。

年轻人小刘因盗窃被收押,肖峰在其服刑期间对其关怀备至,小刘也被他的真诚深深打动,在押期间不但表现良好,还练字、学设计,出所后的6年里,小刘做过快递员、纱厂工人,最终凭在看守所内学习的一技之长开了一家广告公司。从肖峰担任海安市看守所所长以来的17年里,肖峰成为8000余名在押人员的“灵魂摆渡人”,出所在押人员重犯重大恶性案件数为零。

在海安市看守里有一面荣誉墙上挂着4次集体二等功、“全国公安监管部门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看守所管理机制创新先进单位”“全国公安监管部门监管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单位”等牌匾记录着该所取得的荣誉。肖峰也因此获得1次个人二等功、2次个人三等功、“全国监管场所优秀看守所所长”“全国公安监管部门信息应用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公安监管领域的一面旗帜。

牢记使命,保持活力,肖峰担任所长16年,年年有创新。他将办公桌搬到监区,总结了一套“人权保障、人格尊重、人文关怀、人性重塑”的“肖峰管教法”,打造了一个“透明有温度”的监区。他还带领全体干警率先在全省成立“在押人员民主监督委员会”,率先推行监所执法规范向在押人员公示,让公开倒逼规范执法。率先在全省监管战线建立风险评估系统,参与全省看守所信息系统的标准起草,率先在全省实施监所“智慧医管”运作,打造平安型、实战型、科技型、人文型、园林型监所。创新文化、心理、环境、亲情等手段,对在押人员的多元帮教,以创新促自新,为“迷失的灵魂”指引新的方向。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说过:“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在看守所这片鲜为人知的天地里,肖峰就是一支火炬,他用职业的光辉温暖这个特殊的角落,守望一颗颗等待被救赎的心灵,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远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