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军装换警服 忠诚不褪色

来源: 南通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0-07-31 字体:[ ]

在南通公安的队伍里,有着许许多多从军人到警察、从军营到警营的军转干部和转业士兵。在部队,他们风雪戍边,铁血卫国;在警营,他们本色不改,守护平安。今年疫情发生以来,他们更是发挥部队的优良作风,冲锋在前、吃苦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王汉文: 携两女共同战斗在“疫”线

王汉文,海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曲塘中队民警,1984年他光荣退伍回到地方,1987年加入曲塘派出所,成为一名联防队员。1988年4月,因为工作表现突出,王汉文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推荐,成为一名合同制民警。

扎根平凡岗位32年,王汉文用奉献和坚守书写人民警察的忠诚和担当。今年以来,面对突发的疫情,他再一次冲在前面,用行动展现一名“老兵”的无私情怀。

吹响战“疫”集结号,他携女儿冲锋“前线”

“疫情就是集结号,作为老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冲在最前面”,王汉文说。今年1月25日,王汉文向中队长主动请战,调到抗疫一线岗位,值守328国道姜堰界卡口查控点。期间,日均检查车辆1500辆、人员2000余名。

 “父爱如山,大爱无言”,王汉文的一举一动为两个女儿树起了一面旗帜。大女儿王丽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护士,1月23日,医院发出通知后,她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交“请战书”申请驰援武汉,直到3月中旬,都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承担救治工作。

王汉文的小女儿王群是曲塘中心卫生院的医生,在父亲的影响下报名参加他所在的查控点,负责测量体温。2月15日午夜,海安下起了雪,气温冰冷刺骨,但王汉文父女坚守岗位,严把防疫关卡,检查了2000余辆车,无一出错。

执着奉献,初心不变,他是一心爱民的交警

守初心须臾不变,担使命负重前行。去年9月,花庄路口北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位七旬老人被撞受伤,肇事者逃逸,现场没留下任何线索。当天是中秋节,老人亲属心痛不已。为了尽快抓获肇事者,王汉文放弃了团圆与休息的机会,开展现场走访、视频追踪。他调阅了周围视频监控,分秒辨别,终于发现了嫌疑人踪迹。他又立即赶到附近建筑工地,抓获了肇事逃逸嫌疑人。

王汉文是群众心底的“好人”,辖区群众韩老汉70多岁,平时一个人生活,日常生活就靠王汉文隔三差五的照顾。2017年10月9日夜,老人突然腹痛难忍,打电话给王汉文求助。王汉文只用了五分钟赶到他的住处,开车送他到人民医院诊治。经诊断,老人患上了严重的肠梗阻,医生第一时间进行了手术,老人转危为安。

最是风雨见初心,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王汉文把群众当成“亲人”一样对待,只因他始终恪守着一名军人和人民警察的“爱民、为民”初心。

王兰勤: 穿军装、穿警服,都是为人民服务

王兰勤,2016年底从部队转业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二大队民警。在很多人眼里,交警就是风吹日晒“开单子”,但王兰勤却不这样认为,他说觉得穿上这身警服,就跟以前穿军装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他是防疫查控一线不退的身影

王兰勤老家是在河南开封,曾在部队戍边16年,4年前刚从部队转业。前两年的春节,因为工作的原因他都没能回去,今年他早早定好了机票,并主动承担了除夕和初一的夜班,打算初三一下早班就回去照顾病重的父母。

可谁知,疫情突然来袭,王兰勤几番斟酌,还是退掉了机票。2月3日,他作为第一班增援力量赶赴小海卡口,开展疫情查控工作。他和同事们白班、夜班连轴转,严把关口,仔细查验。

2月10日下午,王兰勤接到哥哥的电话,身患胰腺癌的母亲病危。接完电话,王兰勤独自忍住泪水,继续工作直到交接班,他这才请假匆匆赶回老家,直奔医院见了母亲最后一面,一小时后母亲撒手而去。

整个疫情防控期间,王兰勤始终坚守岗位,冲锋在前,他说:“我是党员,关键时刻就应该舍小家为大家。”

他用行动践行爱民为民宗旨

1月6日一大早,家住南通开发区的陈先生在家手部受伤,血流不止,送医途中又正好是早高峰,车行不畅,心急如焚的家人赶紧报警求助。

正在执勤的王兰勤接到指令,立即赶了过去。他驾驶警用摩托车带道,引导送医车辆快速通行,同时通过对讲机联系前方的同事做好保障。本来开车需要20多分钟的路程,在王兰勤的引导下,六七分钟就赶到了医院。到达医院后,王兰勤又热心地帮着排队挂号。

从部队到地方,身份转变了,但不变的是爱民为民的初心。4年多来,王兰勤坚守平凡的交警值勤岗位,积极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018年9月的一天,作为仁爱社工中心联系人的崇川区司法局白主任联系他们中队,想请民警为中心的未成年人上一堂交通法制课。得知情况后,王兰勤主动请缨:“我去吧,我以前在部队一直也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又多了一个“王老师”的身份。他定期走入学校、社区,给孩子们讲授交通常识和防范知识。同时,他还积极帮扶辖区内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学生,他自费买了书包和图书卡,利用自己休息时间陪他们到博物苑、园博园学习、游览,今年疫情期间,他和同事们还买来口罩给孩子们送去。

莫忠明: 时刻心系辖区群众

莫忠明,如东县公安局曹埠派出所社区民警。1982年10月莫忠明应征入伍,1984年他和其他300多名如东籍青年随部队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其中18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完成烈士生前的嘱托,莫忠明和战友们把18位烈士的父母当作自己的亲人,关心照料着这些老人,坚守了整整36年。2016年5月,如东籍老山战友群体被评为“中国好人”。

战“疫”当前,他忍住伤痛主动请缨

今年1月初,莫忠明被确诊双侧股骨头坏死,医生告诫若不及时手术,下半辈子可能会在轮椅上度过。但他考虑到年底所里忙,想等到春节过后再请假治疗。可没曾想疫情暴发,莫忠明又默默收起请假条,拖着不方便的双腿,一瘸一拐地走向了抗疫一线。

他分管辖区里从湖北等地返如的人员是全镇最多的,他第一时间联系村居干部,连夜排查走访。短短两天内,对辖区3个村的重点关注人员进行了逐户走访,对141个居家观察对象逐户张贴提醒单,按照“四包一”要求,每日前往了解情况。

企业复工,他每日必到助企发展

曹埠镇上漫居委会是全镇工业企业的聚集地,也是莫忠明的责任区之一。34家规模以上企业其中15家都在他的辖区中,为做好服务保障,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走一趟、问一次、查一遍”是莫忠明每天必做之事。

他对企业逐一进行沟通,对返工人员名单逐一进行查询研判,掌握返工人员的身体状况。对已来如的外地员工,协助做好居家隔离工作。一次走访中,莫忠明了解到一名外地员工未办理居住证,各村都设置了防控卡口,该员工下班回家成了一大难题,他立即收集了其个人资料,及时进行登记,当天下班前就将办理回执送到了厂里,解决了工人的担忧。

社区防控,他恪尽职守心系百姓

疫情发生后,各类传言和负面信息接踵而至,每天社区微信群各类咨询的消息不断,莫忠明认真查看,耐心解答。对接到的举报信息逐一核查并作出回复,解除群众恐慌。

一天半夜,莫忠明接到电话称辖区一名在湖北打工人员可能刚回到曹埠,希望社区核实一下。莫忠明立即前往该户核实情况,该人起初矢口否认,经过莫忠明反复耐心劝说,终于承认两天前从湖北自驾返回的情况,并自觉接受了居家观察。

除了入户宣传和排查,莫忠明还时刻挂念居家观察人员的生活,尽力为他们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和防疫用品,提醒做好防疫工作,做好心理疏导。

李磊:一片兵心在警营

李磊,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文峰派出所社区民警, 2016年从部队转业到辽宁省营口市公安局,后经“团圆计划”来到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这4年来,他充分发挥军人身上特有的优秀品质,以实际行动建功警队。

“肯吃苦是当兵人的‘财富’”

说起李磊的吃苦精神,所里无人不佩服。2016年,李磊刚到所不久,就决定报名参加高级执法资格考试。对此,有人不解,“都一把年纪了,还自讨苦吃?”但他却说军转民警法律业务先天不足,得尽快补短赶队。

不到半年,在上级组织的社区民警练兵比武竞赛中,李磊的笔试和对辖区人口、管辖单位熟悉率的抽测综合成绩排名分局前列,就连现场考官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文峰所的辖区是南通主城区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平常除了社区工作,接处警也是李磊必不可少的一项,若是到了逢年过节,一个月下来都凑不齐一个完整的轮休,对此他从无怨言。他说:“肯吃苦、能吃苦是当兵人的‘财富’!”

 “咱就是个穿警服的老百姓”

作为社区民警,李磊常说:“社区民警能不能把社区工作做好,关键要看他与群众走得近不近,是不是打心眼里要关心和帮助群众。”所以,李磊大多数时间“泡”在社区。

今年春节前,李磊在走访中得知紫东花苑的一个低保户的家人刚刚去世,膝下无儿无女,一个人生活比较清苦。李磊思前想后,觉得不能光是给老人送些慰问品。他邀请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的志愿者们共同上门,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观看迎春晚会,让老人和小区群众一起感受节日氛围和社会温暖。

 “这个片儿警好,一点架子也没有!”这是大伙儿对李磊的评价。李磊却说:“咱就是个穿警服的老百姓!”

 “冲锋在前,我别无选择”

今年年初,一场疫情突如其来,李磊作为社区民警,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自大年初一开始就下沉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早赴点、吃泡面、废寝忘食连续奋战50多天,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李磊管理的三里墩社区住户近万人,社区内出租房屋多、人员流动性大、排查管理难度高。他每天早早来到卡点值守,协同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封闭式管理,为居民测量体温、劝导居民戴口罩,同时逐户上门核查,尽管他腿部有伤,却仍坚持每天排查三四百人。他广泛发动网格员、楼道长、理事长等社会力量,积极推广办理“易来通”电子证,并积极开展防疫宣传,以实际行动守护群众健康和安全。

郭兵:从橄榄绿到公安蓝

郭兵,东灶港边防派出所社区民警兼港船民警。2019年1月1日,武警边防部队正式转改退出现役,郭兵也从一名边防军人成为一名公安民警。从橄榄绿到藏青蓝,服装变了、名称变了、身份变了,但是他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不变,守卫人民群众的职责不变!

一船一档,平安港口的缔造者

东灶港港口辖区海岸线长,管辖区域广,一旦开捕,渔船、渔民信息令人眼花缭乱,管理压力与日俱增。作为港船民警,郭兵凭借不服输的干劲,一头扎进了港口梳理船管数据,掌握码头近百艘船舶和千余名渔民信息,数据精准无误,港口秩序井井有条。

为了船管工作精益求精,郭兵给自己提出了工作目标——建立“一船一档”。但是这项工作势必要投入大量精力。接下来的日子,港口总能见到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民警的身影,从笔记本、便笺条,到所有信息平台录入系统、警务终端。几年里,在他的努力下,东灶所“一船一档”全部建立完毕,为有效维护了海上作业安全、打击了违规出海行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腔热血,人民群众的守护者

东灶港辖区有一名73岁的孤寡老人梁某,因为存在精神残疾,平日一人独居,靠捡垃圾维持生计。得知这一情况后,郭兵主动上前,通过走访了解到:梁某本是东灶港人,30多年前将户口迁往甘肃兰州,后来又独自回来生活在垃圾成堆的破房子里至今。

郭兵与村委会取得联系,积极想办法帮老人解决困难。由于其户口不在本地,惠民政策无法享受,加上他精神时好时坏,让村里束手无策。郭兵辗转联系,多方查找,终于找到了由于多年失联,被迁入地依规冻结的户口资料。郭兵联系当地,开通绿色通道,远程比对核实确认了老人的身份信息,恢复了户口信息。

郭兵担任社区民警以来,坚持定期走访村委会,及时掌握辖区情况,摸排安全隐患,他深入开展禁毒宣传和防通讯网络诈骗宣传,全面夯实辖区安全基石。

一夫当关,战“疫”一线的逆行者

常年工作在外,郭兵很少有机会回家过年。今年春节前,他好不容易提前请假回到了湖北老家,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他困在了家乡——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

1月24日除夕, 随着湖北疫情的加重,孝感成为全国确诊病例数量排名第二的城市。身处疫情高风险地区的郭兵主动请战,投身到驻地战疫志愿者服务队伍中。白天,他和当地村干部、卫生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开展工作,核查人员。晚上,他又积极投身村部的外围管理工作。他利用多年担任社区民警的经验,对不理解防控举措的群众开展普法教育、耐心劝说。此外,郭兵还主动担负起为村民采购生活用品的任务,他说,“少一个人出去就少一分风险,我一个人去!”

陈桂华: 敢打头阵的抗疫“摆渡人”

陈桂华,南通市巡特警支队四大队二中队中队长。2008年从部队转业参加公安工作。

3月9日上午,陈桂华同志刚参加了无偿献血,中午接到执行转运境外来(返)苏旅客的任务,他没有休息,匆匆回家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立刻就折返单位,乘车前往苏州昆山。

3月9日凌晨两点,送完第一批旅客,经过消杀、清洗后,陈桂华脱下防护服回到驻地,紧张的心情才少许得到缓解。因需近距离接触旅客,在车辆密闭空间内,陈桂华全程佩戴护目镜、防护服、N95口罩,且单程转运平均时长近五个小时,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全程均穿戴尿不湿。因为上午刚献过血,他身体相对虚弱,刚准备躺下休息一会儿,手机铃声就响起了,又来新任务了。他匆匆吃了两片面包,便再次穿上防护服赶往接驳点。

这次的旅客有点特殊,准备接她走的时候,她仍坐在凳子上没有任何反应,陈桂华上前询问后得知她突发神经痛,腿脚麻痹,不能行走,是老毛病了。接驳点的原则是“即到即送”,周边也没有轮椅,看着已经上车正在等待的旅客,陈桂华喊来司机李师傅帮忙拿行李,二话不说就背起她往接送车那儿走。接驳点到车的距离并不算太远,但穿着防护服的他刚走了几步就感觉背上已经湿透了,沉重的喘气声在面罩里回响,雾气朦胧了护目镜。似乎是感觉到陈桂华的速度慢下来,背上的旅客关心地问了下:“警察同志,您要不要休息一下?”“没事儿,还行,挺得的住,缓两口气儿就行了。”短暂的停顿后,陈桂华重新用力调整好背姿,继续向车边走去。等安排好所有旅客就座,他才靠在座椅喘一口气。自3月9日起,陈桂华所在的南通工作组先后共转运648批共1655名境外旅客。

李德盛: 坚守高墙的白衣卫士

李德盛,南通市看守所民警,2018年12月转业参加公安工作。在部队服役18年的他始终保持军人本色,努力践行入警誓言,凭着忠诚不变的情怀,在平凡而又特殊的工作岗位上书写忠诚担当。

2月1日,正在家里照顾年幼女儿的李德盛收到单位实施封闭式管理的动员号令,他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请战,他先后6轮进入监区执勤,执勤、备勤累计100余天。

李德盛同志负责三、四监区和新入所人员隔离监区600余人的医疗保障工作,他做到每月全部人员普查一次血压,其中的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做到每周检查一次血压血糖,对于新入所人员,做好隔离及教育的同时,连续20日监测体温。在日常巡诊中,长期服药者约80余人,在做好每日两次的监服工作的同时,仔细询问每个人的病情变化情况,以期及时调整用药,确保病情不出现较大变动。

负责隔离监区医疗工作期间,李德盛每天要两次到监室内对新入所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并对监区进行全方位消毒,每天上、下午两次进监区巡诊发药。封闭管理以来,他累计开展监区消毒220余次,巡诊发现慢性高血压、低血钾症等疾病11人,有效诊治癫痫、精神行为异常、重度哮喘等重大疾病4人。作为第一批进驻监区的唯一一名医生,李德盛还肩负着收押健康检查重任,他深知疫情一旦流入监所的严重危害性,坚持对每一名送押对象身体健康状况仔细检查,并仔细询问近期身体状况,仔细测量体温,认真审核相关手续,坚决严把人员入所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