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广大中小学生、幼儿的文明交通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涉校交通事故发生,海安公安利用开学季深入推进“文明交通提升行动”,切实加强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未成年人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
入学校“集体式”宣传。将交通安全纳入校园安全教育课程,每周至少安排1课时教学,确保知识系统化。提前与教育部门、校方沟通对接,组织警力深入全市132个校区开展全覆盖式“开学第一课”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针对性为师生开展交通安全主题讲座,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实景模拟+互动体验”活动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各类交通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进家庭“小单元”警示。积极推动家校联动,利用校园开放日、家长会等契机,邀请家长参观校园交通安防设施建设,了解学校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形成家校共育的安全合力。会同学校与学生家长签订《致全市广大家长及学生的交通安全告知书》,摸排接送学生车辆信息,对驾乘非标三四轮上路行驶的家长进行逐一劝导。日常通过微信群、“家校通”短信平台等开展交通安全点对点提示,每月推送提示信息不少于4条,提醒使用电动自行车接送学生的家长严禁搭载多名学生、不戴头盔、闯红灯;教育孩子拒绝乘坐超员车、非法客运和货运车辆,覆盖家长超5万人次,形成家校共育校园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
多维度“渗透式”熏陶。今年以来,对高频次交通违法人员落实精准宣教,有效提升市民文明交通意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沿街电子大屏等载体,通过播放原创视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交通安全、“知危险、会避险”等方面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师生及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农村交管中队联合村居开展“交通安全入户宣讲”,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份,学生乘坐农用车、三四轮现象大幅减少。
(作者:陈梦笑,审核:王晶,审签:吴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