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公安局政务服务支队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以“转补树”主题实践活动、红旗所队规范化建设为抓手,聚焦群众“复杂事项多点跑、工作时间没空办、特殊群体行动难”等痛点堵点,勇于突破常规,推出系列特色服务、贴心举措,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差异化需求,让公安政务服务从“严肃场所”走向“烟火人间”,用“温暖”服务赢得群众真心“点赞”。
一是创新供给模式,彰显为民服务温度。推动公安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前置动作。坚持“硬件智能化、服务精准化、传播数字化”三维创新,在有条件的派出所“综窗”配置多功能自助体检机,与体检医院系统联网,数据即时互通,有效缩短驾驶证换证业务办理时间,实现服务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依托“如数家真·数直播”网络直播平台,开展以身份证“申领+补换领”办理流程及线上办理如何操作为主题的公安政务服务网络直播课,深入解读政策、清晰演示网办流程、实时互动答疑,将政策宣传与服务指导“送入万家”,有效提升政策透明度和群众知晓率。
二是拓展时空维度,厚植为民服务情怀。破解“时间困境”,推出“延时服务”“政务夜市”等便民举措,通过科学排班、轮岗值守,弥合办事供需的时间错位,践行“群众下班我在岗”的服务承诺;聚焦“特殊群体需求”,推行主动“上门服务”,变传统“坐班式”服务为上门“出诊式”服务,将业务办理、政策咨询、信息采集等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立足“关键时刻解忧”的服务导向,针对企业群众“等不起、慢不得”的棘手难题,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机制,开辟专用“绿色通道”,让公安政务服务在关键时刻“靠得住、来得快、办得好”。
三是兜底疑难杂症,紧盯为民服务闭环。推动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满意办”跃升,充分发挥“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兜底、协调、攻坚的特殊优势,解决各类历史遗留、政策交叉、系统障碍等疑难杂症,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不断深化“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内涵建设,精益求精运用“传统+智能”监测手段,按照“倾听-解决-反馈”的全链条跟踪服务机制,依托“全访评民意监测系统”,实时捕捉服务过程中的“非满意”信号,健全“兜底+闭环+预防”的长效服务保障体系。
(作者:费剑,审核:施伟,审签:戴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