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通市公安局以打造“全国水域治理示范区”为目标,深入实施“平安江海”战略,把防范水域生产事故、防范自然灾害事故、防范溺水亡人事故作为主攻方向,统筹涉水力量,推动融合共治,破解“九龙治水”难题,筑牢水域安全屏障,切实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融合推进,构建水域治理体系
自2021年起,南通市把“融合共治”作为新时代治水的主要方略,南通市公安局积极推动市级层面规划实施“平安江海”战略,牵头所有涉江涉海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构建起党政军警民联合、宣防巡救处一体的大融合格局。
2022年,南通公安抓住海防部门体制调整的契机,对应调整市县海防委领导体制,整合涉水部门力量资源,重新明晰职责分工,压实水域安全管理责任,并专门设立海防办公室,作为南通市江海联勤指挥部,统筹成员单位执法力量、船艇力量和专业装备,构建起信息联通、力量联合、执法联动、问题联处、区域联防、救援联手“六联机制”。同时,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优势,把水域编网入格,划分为665个涉水网格,组建3245名专职网格员和万人志愿者队伍,确保安全责任横向到底、纵向到边,打造全覆盖的治水网格。并且,常态开展水域“梳网清格”行动,采基础信息、排安全隐患、巡盲区漏洞,确保重大安全隐患不留死角、动态清零。
立体布局,构建水域防控体系
结合新一轮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南通公安积极构建通江达海、全域设防的防控格局,实现全时空感知、全要素评估、全流域设防。
结合南通水域特点,南通公安积极推进重点部位的智能设施升级,整合涉水部门、临水单位视频资源,基本实现重点水域监控全面覆盖、风险实时预警,并打造出安澜江海实战智慧平台,全量接入外源数据,构建起3大类28项专题数据库。同时,通过分析评估重点涉险公共区域的事故多发原因、易发人群和高发时段,自主研发航道异常预警、溺水越界预警等12种预警识别模型,共研判水域涉险隐患1.2万余条,交办和督办隐患整改398处,分类采取设立警示牌、加固防护栏、封停危险区等防护措施。
在此基础上,结合水网布局、人船流量和实战需求,南通公安推动“关口前移、警力前置”,在船闸、通航水闸、渡口码头等重要部位,布建一级水上检查站9个、二级水上检查站12个,水上警务室、移动岗亭138个,巡逻执勤点2680个,通过“步巡、车巡、艇巡、无人机巡”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以点守面、全线设防”,提升水域管事率和防控力。
快速响应,构建水域救援体系
南通市建立了江海联控指挥中心,南通市公安局与应急、消防、卫健部门建立110、119、120“三台同步”响应机制,统一搭建对讲集群网,将10家涉水部门、15支民间救援队纳入应急救援体系。并定期开展抢险救灾、防台防汛和联合救援演练。突发情况下,一键触发应急预案,就近调度应急力量,实现搜索、救援、医治高效衔接、梯次增援。
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公安局定期举办水面救援培训班,先后训练6批130人次,组织综合型水上救援演练3批次,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三年来,海门公安成功处置溺水警情58起,61名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南通公安坚持立体化巡防、专业化救援和社会化保障相结合,把最强力量、最好设备部署到最前沿,安全绳、救援竹竿等基础设施配备率达100%,向一线单位增配无人机、智能救生圈、水下机器人等智能化施救装备120套。特别在台风汛期,沿江沿海常驻50%以上的备勤力量,民间救援队在8个重点水域派出所常态驻点,随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