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安市公安局深耕“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全力构建“接警快、预判快、派警快、响应快”的“四快”智慧反应机制,推动复杂警情处置效能实现质的飞跃,把大数据优势转化为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实战胜势,让城市更安全、百姓更安心。截至目前,海安公安复杂警情响应时间从平均8分钟压缩至3分钟,处警及时率、复杂警情处置成功率均位居南通前列。
研发智慧接警模型,抢占处置先机
在海安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大屏上,街面警力定位、接警数据流、值班备勤人员状态、各类研判信息、监控资源等数据流,构筑起全域覆盖的“数字神经中枢”。这里自主研发的“智慧接警”模型正依托大语言模型与文本向量化技术高效运转,成为复杂警情处置的“第一关卡”。
接警员接听报警的瞬间,系统便自动提取关键信息,通过语义分析生成精准警情标签:是暴力犯罪、电信诈骗还是公共安全隐患?若识别涉及重点警情的关键词,模型立即触发“一键推送”机制,15秒内将警情同步推送至值班长终端。值班长介入后,系统同步推送“处置要素、历史报警记录、现场执法标准、报警人地址”5类关键信息,民警尚未出发便已对现场情况“心中有数”,有效规避执法风险。
搭建全景“数字战场”,空地协同作战
海安公安“情指行”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如同“超级大脑”,该平台整合街面警力、执勤装备、路面监控、无人机巡航等5大类34项资源要素,搭建全景式“数字战场”——任何一处警情发生,民警轻点屏幕即可直观掌握3公里内警力分布、无人机续航状态及周边监控覆盖范围,真正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指挥调度平台“一键直推”功能包含“一键推送、一键响应、一键预案、一键建群、一键支援、一键布控”6大模块,改革后多警种协同效率提升40%,应急资源调度时间缩短65%,真正实现“一点发起、多点响应”的空地一体化作战格局。
锻造精锐作战单元,秒级响应指令
在海安街头巷尾,5座街面警务工作站与12个升级交警警亭构成“城市治安前哨”,民警24小时驻守,严格落实“街面快警”守点、巡线、控格任务。机关警力通过“自主申报”巡逻机制主动下沉增援,确保第一时间填补防控缺口,实现“秒达秒控”的快速反应。
空中力量同样锐不可挡:18座无人机方舱全域覆盖,配备多型无人机实现“空中快警”30秒起飞、5分钟到达、30分钟持续制空,从活动安保到水域巡逻再到打击犯罪,警用无人机应用让警务工作效率提升数倍,犯罪无所遁形。
地面精锐力量同步升级:5人数字化作战小组,70人快反铁骑队实现5公里半径3分钟响应,百人处突机动队与区域联勤队形成梯次支援体系。所有值班警力严格执行“三个一律”:一律在营房一楼值守确保快速出动,一律30秒内签收指令,一律2分钟完成装备登车出发。
警灯更亮、出警更快、百姓更安宁。从反诈抓捕的“3小时奇迹”到日常警情的“3分钟响应”,海安公安以“四快”智慧警务机制重塑了复杂警情处置范式,实现从汗水警务向科技警务、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防控的深刻转型。
(《江苏法治报》11月12日5版,审核:李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