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通公安交警支队以“站、图、网、桥”为抓手,深入实施信息化智慧监管执法工作,全面打造南通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升级版”,全市公安交警部门执法质量和办案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支队瞄准建设高效、规范的执法管理体系,在市局执法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成立“执法监管服务中心”,基层大队均设立案管室,全面履行执法监督管理职能。目前,全市公安交警部门共建设案管室73个,所有案管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均通过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
基层案管室在支队执法监管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实行实体化运作,按照“日巡查跟踪、周汇总小结、月考评完善、季议法评估”的工作机制,实行“检查留迹、监督留痕、管理留印”的制度,落实对案件、警情、人员、场所、财物、档案等管理全覆盖。深度应用自主研发的“南通公安交警执法监管平台”,以现场执法、非现场处罚、涉酒案件办理、执法档案管理及执法视频回溯为要素,推进执法监管信息化,真正实现案件办理全程监控、执法隐患防改同抓、执法安全严密掌控、执法效能显著提升。
紧盯重点领域,支队优化“流程图”,实现监管能力新提高。支队紧盯非现场执法案件。细化非现场执法流程,在处理每一起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交通违法时,严格执行本人到场,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三证”齐全,并统一使用二代身份证刷卡核验,采集人像及证件影像资料。严密酒驾醉驾案件办理流程,全面启用具有3G传输功能的呼气式酒精检测仪,落实血样24小时内送检制度,实现“南通公安交警执法监管平台”与公安交管“六合一平台”和省厅“大平台”的数据关联比对,对查获源头、血样检验、案件走向等落实全流程监管,杜绝了有案不查、拖案不办的问题,确保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
支队聚焦关键环节,织密“防护网”,实现监管效果新提升。针对新法颁布实施、重点案件取证、苗头性隐患问题等,通过推送手机短信、下发执法预警提示等形式,积极指导基层依法行政、规范办案,防范执法问题的发生。
建立重点涉法人员数据库,通过“警务通”将重点涉法涉诉人员信息和规范执法提醒向执法最前端推送,提醒现场执勤民警从执法源头上规范执法流程和执法举止,防范执法风险。随机开展现场执法跟踪抽查,以实时传输现场执法视频与行政处罚信息平台内数据自动关联为抓手,以“套餐式”执法、不记分处理、处罚多起同种违法为重点,对现场执法情况进行实时监督检查,及时叫停不规范执法活动,保障现场执法客观合法。强化办案区日常使用巡查,依托办案区视频联网系统,加强对办案区规范设置和使用状况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执法安全隐患,始终保持执法安全“零事故”。
交警支队坚持改革创新,畅通“连心桥”,实现群众满意新突破。做优“南通交警微信”,当事人因不服行政执法或事故处理均可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网上执法申诉,建立了警民“线上线下互动、网上网下联通”新模式,实现了群众维权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要跑”的目标。积极推行“说理式”化解矛盾新机制,落实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等微信互动机制,宣传法律、说理说法、化解争议;创新实行“庭审式”事故复核新机制,由事故复核部门听取案件承办单位与申请当事人意见制度,双方围绕案件争议焦点,摆证据讲法理,求大同存小异、化解执法争议,努力实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不断提升群众对交通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改变以往单纯以执法总量评估的方式,更加注重执法投诉总量、有效投诉量和执法质量的综合考核,对执法投诉总量靠前或连续发生有效投诉的个人实行月度考核末位和年终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制;落实执法质量考核的同时实行执法争议案件数量累积扣分制,对全年执法争议案件总量超过平均数的单位实行立功受奖“一票否决”制,同时对考核结果进行“双重评价”,全面提升了执法的社会综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