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警方以缓堵保畅为目标,精细化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治理。在9月1日开学当天,准时开启“护学模式”,各学校门口人流、车流量激增,但城市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积极整治静态交通秩序,全力打造“好停”民生工程。深挖停车资源,在累计增设3200余个占道停车位的基础上,联合城管、住建等部门持续为群众停车“补位”。在老旧小区设立停车位1200个;在新建小区周边布设近200个夜间临时停车泊位。针对货车违停挤占小车停车位现象,创新实施“违停挂钩通行证”制度,对违停货车,一个月内禁办禁区通行证,对货车违停形成有力震慑。组建铁骑队,以“动态巡逻+网格管理”“兵团作战+序时整治”组合拳,大力整治车辆违停行为,停车秩序焕然一新。
聚焦交通“堵点”“盲点”,以精细化交通组织擦亮“好通”城市名片。通过“啄木鸟”行动,深度分析警情、事故与民声,联动多部门滚动排查、协同治理。对复杂路口实施“微创手术”,累计整改交通设施隐患68处;深化智能信控应用,匠心打造主城区“四纵四横”绿波带网络,市民“一路绿灯”体验从愿景照进现实。
以打造品质化交通环境为目标,构建“好序”交通格局,守法文明出行蔚然成风。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勤务绕着秩序转”,显性用警、屯警路面,保持严管高压态势。对无证失驾、客车超员、疲劳驾驶等高风险违法行为实施全链条打击,实现“查处一起、震慑一片”的效果,有效遏制交通违法行为。
以精准化宣传积极培育交通文明内生动力,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他们通过建立1个区级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布设141个社区宣传栏、105个乡村大喇叭,构建立体宣教网络。发动社区民警、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落实“面对面”靶向教育6000余人次,有效预防交通事故。
(《<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9月9日2版,审核:李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