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今年以来,南通市公安局深入贯彻落实南通市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有关要求,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以法治公安建设现代化为目标,以追求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持续纵深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继续保持行政诉讼“零败诉”、行政复议“零撤销”、执法安全事故“零发生”良好态势。创新建立“啄木鸟”执法监督战队相关经验被法治日报、江苏法治报等媒体刊载报道。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全面构筑法治建设新体系。一是高位研究抓推进。市局新一届党委把法治公安建设作为公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市局“4556”工作体系框架内,系统谋划“强法、强服”等五强工程,持续纵深推进法治公安建设高质量发展。副市长、公安局长杨广学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多次召开党委扩大会、党委议法会、执法规范化建设督导推进会等会议,亲自研究重点任务、听取执法状况、解决突出问题。今年以来,杨市长共对执法法治公安建设和执法相关工作批示52件。二是强化落实抓推进。部署12项“强法工程”和10项“强服工程”重点任务,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清单式、项目化抓落实、强推进,每月定期通报任务情况,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今年以来,发布各类推进情况通报12期,下发执法督办通知书21件。三是示范引领抓推进。每季开展“优秀法制员、优秀执法民警、优秀执法卷宗”评选活动,选树一批办案能手、监督行家、精品案卷,带动全警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提升。今年以来,共评选优秀执法民警30人和优秀执法卷宗24本。推行“干部凡提必考察评估法律”制度,组织首次市区公安机关执法能力测试,近千名民警参加测试,“法考”和“部考”报名人数创下新高,领导干部和民警学法热情空前高涨。
(二)坚持法治护航发展,高效频出服务大局新举措。一是聚焦经济护发展。实施企业权益“阳光”计划,全力惩治影响市场经济秩序的突出违法犯罪,实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灌溉”计划,建立513家知识产权易受侵害企业名录,将每月26日设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集中服务日,“假冒品牌电动工具案”入选全省公安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十佳案例。二是聚焦企业保平安。创新警商融合治理模式,设立161家商会警务服务站,为各类中小微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解决意见诉求305件,连续3年被列为省级试点改革事项。打通高精尖人才引进的公安“绿色通道”,开设外籍人才“就业一件事”联办专窗,年内为600多名外籍人才提供快捷服务,累计缩减时限超3500个工作日。升级经济金融风险研判预警“防风林”工程,建成1个市级中心和11个分中心,将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点领域警情纳入监测范围,发现并处置风险隐患230余处。三是聚焦民生强服务。推出“好办”服务,打造“3公里、15分钟”公安便民服务圈,115个派出所综窗“一站式”办理6大类业务,75个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全域通办”,185家政务服务大厅全部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推出“免证办”事项15件,材料减免率达80%。推出“智慧”服务,建设南通公安网上办事大厅,打造“1+10”市县两级公安政务服务网办中心集群,60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网办、高效办,全年“网办”办件量达14.5万件。南通公安便民服务“一张图”被公安部在辽宁锦州、河南信阳推广试用。
(三)强化执法监督管理,着力提升执法运行新质态。一是深化执法责任体系建设。压实警种部门责任,推进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实质化运行,强化警种条线执法规范化建设组织规划、整体推动、检查指导、监督管理和质效评估职责,建立大警种每月、小警种每季执法通报汇编制度,常态运用跟踪督办、通报整改、约谈警示等手段,形成警种部门齐抓共管良好格局。压实所队班子责任,建立基层所队干部执法履职清单,实行领导干部盯警盯案、审核把关、评估考核等制度,严格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和错案责任倒查制度,不断拧紧执法管理责任链条。二是强化源头执法管理。深化法制员机制改革,探索法制员双轨垂管模式,量化日常履职标准,实行资格评估认证、单独序列考核管理,让法制员充分履职、敢于监督。深化案管体系建设,探索推行办案队、案管室融合办公新模式,组织开展基层派出所案管室等级化评定,发挥案管室源头执法前沿作用。截止目前,共有18个派出所案管室接受市局等级评定验收。三是建强执法监督力量。在市县两级成立“啄木鸟”执法监督工作室,组建90名由知名刑辩律师、公安机关业务骨干、公职律师、科技信息化人才组成的内外两支“啄木鸟”执法监督队,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飞行临检、明察暗访、警律恳谈、基层帮扶等执法监督服务。今年以来,发布“啄木鸟”执法生态通报9期,召开特邀执法监督员交办研讨会2次。借鉴纪检监察部门巡视巡察做法,从全局范围遴选执法办案、监督管理方面的业务骨干20名,组建“柳叶刀”执法巡察队,强化重点领域、重点地区执法检查整治,及时化解疑难问题,及早消除执法隐患。“柳叶刀”首站进驻海门区局,帮助解决难题508个。四是持续执法问题整治。始终保持执法突出问题和执法顽瘴痼疾的高压高频态势,建立“日常+专项”执法检查机制,按照“一月一专题、一季一专项”要求,分领域、分阶段开展涉案财物管理、涉企执法问题、历年积案、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专项案件评查、“清风系列”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攻坚,持续清理存量问题,超前防范风险隐患,不断提升执法生态。
(四)深化机制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执法办案新动能。一是深化接报案机制改革。聚焦“接受上门报案、管理接报案场所、监管全量警情”三个定位,大力推行“1+N”接报案体系建设,全面建成县级公安机关接报案中心、派出所接报案室,出台全市接报案中心工作规范,建立报案线索集中受理、按责分流、闭环处置、盯案督办等运行机制,严格落实警情全量上网登记和群众上门报案“三个当场”制度,确保上门报案警情规范高效流转处置。二是深化办案机制改革。全面推行执法办案积分考核管理,出台执法办案积分指导意见,崇川、开发区等地研发办案积分系统,持续动态排名、积分考核、通报表彰,重点解决民警怕难不会做、怕累不想做、怕错不敢做“三怕”现象。在如东县局试点推行政企协同涉案财物管理模式,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同参与涉案财物保管、流转、处置,着力解决涉案财物流转协同堵点、监管处置难点、保值增值痛点等问题。试点推行轻罪快办速裁机制改革,健全公检法联动协同机制,优化快办速裁案件流程,推动轻罪集约办理、高效流转、提速增效。三是深化执法智能化转型。在硬件上,全面推进县级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质增效,落实中心医疗体检、集中看管送押、情报研判支撑等保障机制,为一线民警提供“管家式”服务。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8家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共配备专职民警92人和辅警185人,全市刑事案件入中心审查率达99.9%。在软件上,重点打造一个平台,即研发电子卷宗辅助系统,实现卷宗自动扫描、智能识别、自动分拣功能,发挥利警减负、智能监管、赋能实战效能。重点升级一个平台,即升级一体三级执法办案管理平台功能模块、实战工具和监督模型,优化人脸识别、智能手环、无感定位、视频集成等智能系统,实现执法问题自动预警、异常数据动态监测、问题整改智能跟踪。
二、存在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2024年,虽然公安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公安机关社会治安领域治理难度加大,公共安全领域隐患面广量大,执法服务领域要求日益加大,法治建设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新的要求。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全市公安机关在思想理念、执法服务、监督管理、能力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不足,仍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一是法治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没有树牢,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不强。有的没有真正把公平正义贯穿始终,执法办案中“走捷径”“和稀泥”、自降标准、粗线条执法等问题长期存在。二是执法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对照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盼,在当前全产业链结构、技术创新支撑、全生命周期保护方面,还习惯用“老方法”服务“新企业”,为企业提供增加、拓展、延伸出来的有价值“增值”服务还有限,主动升级乃至革新原有服务措施针对性还不强。对照基本形成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高效政务服务体系,受业务数据存在壁垒、政务队伍力量薄弱等因素制约,当前窗口规范化、政务数字化、办事智慧化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三是执法管理有待进一步严密。日常监督不精细、专项监督不深入、科技监督不高效,督导、整改、问责没有形成闭环机制,长期的粗放型监督模式,导致一些执法问题多发、频发、重复发。执法责任传导层层衰减,少数中层干部的管理责任缺失,有的县局班子成员和所队长当“甩手掌柜”,不重视执法工作、不了解执法状况、不参与执法管理、不跟踪案件进展,对执法流程、过程环节把关不严、放任不管,对突出问题、执法陋习避而不谈、熟视无睹。四是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的民警业务素养不精、法律研究不透、实战技能不强,执法低水平重复、随意性较大。办案民警存在“青黄不接”现象,一些地方办案骨干流失严重,办案主力多为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民警,在执法能力和办案经验上亟待提升。一些民警对执法环境的变化不够敏锐,仍然凭着过去的老经验、老思路办事情,执法标准、执法方式与群众期待不相匹配。
三、下一年工作安排
2025年,市公安局将紧扣法治建设这一主题,突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和服务发展的双重职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最实举措提升执法服务水平。一是坚持大局为重,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立足公安职能定位,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规范涉企执法行为,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权益、推动有序健康发展。聚焦我市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公安户籍、治安、交管、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供给,健全公安政务服务工作警企联系机制,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位的亲清警商关系。二是坚持执法为民,实现公安政务服务便捷化突破。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全程在线”,加强公安机关警种部门间、与市政府部门间信息数据共享,健全完善公安电子证照库,真正实现群众“少跑快办”。全面推行网办机制改革,继续做大做强“南通公安便民服务一张图”品牌效应,提升企业群众使用“一张图”的广度和参与“一张图”的深度。加强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建设,继续增加一批高频审批服务事项至派出所办理,提升“一门能办”工作成效。加强推进公安政务服务“三进驻”力度,更大范围便民利企。三是坚持公平正义,推动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聚焦执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出问题,建强用好“啄木鸟”“柳叶刀”等专业执法监督力量,综合运用“现场巡查+网上巡查”“日常监督+专项检查”等方式,常态开展个案考评、网上巡查、卷宗抽查、实地检查等执法检查,持续开展“清患系列”、“挂案”清理整治等突出执法问题和执法顽瘴痼疾专项攻坚。全面推动县级公安机关接报案中心(室)规范化运行,深入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质增效,全面应用执法智能辅助系统,研发升级“一体三级”执法办案管理平台,不断提升执法办案质效。强化执法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严格落实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领导干部执法履职评估等制度,建强优化市、县、所队三级案管体系,深化法制员垂管机制改革,提升执法监督管理效能。四是坚持能力为本,展现公安执法队伍专业化形象。强化法治培训教育常态化、经常化,完善“干部凡提拔必考察评估法律素质”制度,继续开展民警执法能力评估测试,创新学法积分、法律夜校、刑事辩论、送教上门等机制,持续开展现场执法标准实战训练和抽考评测,提升民警“教科书式”应对各种执法情形的能力水平。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选育用”一体的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建强法律专家顾问团、公职律师“智囊团”,打造“全科”“专科”兼备的一流法治人才队伍。
特此报告。
南通市公安局
2024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