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省厅指纹比对专家,把枯燥乏味的指纹比对工作当做乐趣,“沉迷”其中刻苦钻研,积极探索,苦中求乐,通过一枚枚小指纹洞察大乾坤,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人民的安宁、正义的伸张。他就是南通市通州区公安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指导员张继秋。
张继秋,男,汉族,198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现任南通市通州区公安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指导员,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荣获“全省全警练兵竞赛活动业务标兵”“全省公安百优刑警”“江苏好人”等称号,2022年2月获评南通市十大“平安卫士”。
钻研比对,22年前抢劫杀人案终告破
2020年7月,数十个媒体平台纷纷报道南通公安破获22年前的一起抢劫杀人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网民群众纷纷点赞叫好。而在这起案件中发挥关键作用,第一个发现犯罪嫌疑人身份的人就是张继秋,一个长期隐藏在幕后的“无名英雄”。
1998年9月29日傍晚6时左右,南通长途汽车站附近一美发店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女老板被当场杀死,女店员被打伤,侥幸逃过一劫。凶手却如同人间蒸发,就此消失在警方视线。最重要的证据就是民警从现场提取的一枚残缺的掌纹。多年来,受各种条件所限,南通公安一直迟迟未能锁定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2019年初,张继秋作为通州刑侦骨干人员被抽调到江苏刑警总队专门展命案积案攻坚。
2019年4月18日晚上10点左右,张继秋临下班又想起“9.29”专案上的那枚掌纹。忽然他灵光一闪,将“9.29”专案现场掌纹重新编辑掌纹特征,经过数十次比对,结果成功比中江苏响水籍男子邵某能。按捺住心中的兴奋和激动,张继秋又进行了多次复核比对,最终确认无疑,现场留下这枚掌纹的就是这个邵某能!得到这条重要线索后,南通公安迅速展开深入侦查,历经数月艰苦工作,成功破获22年前抢劫杀人案。张继秋说,最大的幸福就是看着案件在系统内由“未破”变为“已破”,“再苦再累都值了!”
初心如磐,攻坚克难破案千起、让爱团聚
他是一名“技术男”,日日凝视于电脑前、显微镜下,与一枚枚小小的检材诉说忠肠。由于平时工作量大,近两年他的视力受到影响,但丝毫不影响他的工作热情。他以极大的耐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助力多个家庭实现团圆梦。
2021年,公安部组织开展查找被拐失踪儿童的“团圆行动”,在这项以“爱”为名的专项行动中,通州区局组织专班开展涉拐DNA检验比对工作。张继秋作为技术中队指导员,深知责任重大,他带领技术中队全体民警认真梳理线索,重复千百次开展指纹及DNA比对。他说:“多少个家庭因为孩子被拐而支离破碎,既然我有希望帮他们团圆,那不管做多少努力都是值得的”。在他的带领下,2021年共受理寻亲线索17起,比中9起,开展组织认亲7起;摧毁拐卖儿童团伙1个,抓获嫌疑人8名,解救被拐婴儿3名,儿童1名。
潜心钻研,从新手小白到“全省标兵”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指纹破案取得的成效离不开他十年如一日久久为功的坚持和努力。2012年底,张继秋从通州区局刑警中队调至刑警大队技术中队,负责指纹比对工作。痕迹检验专业出身的他以为专业对口,会很快上手,但实际工作后发现,理论与实践相差甚远。一个指纹中有少则六七个、多则十几个的比对点,而他每天只能完成十几个指纹比对。
压力就是动力,他潜心苦练,每天盯着电脑研究指纹,一坐就是一天,比对速度明显提升。为了提升比对的成功率,他要求自己每枚现场指纹必须编辑比对三遍,每一枚指纹比对候选结果都一一过目。通过不断学习先进的比对方法和实践总结,他的工作能力飞跃提升。
从事指纹比对工作8年来,张继秋比中各类刑事案件1000余起,为侦查破案锁定犯罪嫌疑人300余人,检视各类指掌纹近80000份。曾连续三年被公安部五局通报表扬为“优秀指纹员”,在2018年全省公安机关比武竞赛中夺得第一名。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被公安部五局通报表扬为“优秀指纹员”。2017年代表南通市局参加全省公安机关指纹比武竞赛,荣获第一名,被评为“全省全警练兵竞赛活动业务标兵”,荣记个人二等功。2018年12月,他入选全省指纹专家人才库,成为全省指纹专家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