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服务 > 好警纪事

十年深耕 一腔热忱

来源: 南通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3-04-10 字体:[ ]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凡中显伟大。他在起凤社区深耕了十年,沉淀了十年,是辖区群众在朝朝暮暮的繁琐事务中见证了一个青年民警成长的十年。无论在默默无闻的工作中服务群众,还在雷厉风行的处警中公正执法,充满激情、富有活力、理性正直是他一直以来的风格,他就是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和平桥派出所接处警民警于文宇。

于文宇,男,198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2009年8月参加工作,现为崇川分局和平桥派出所接处警民警。曾荣获“南通市优秀社区民警标兵”、“崇川分局优秀社区民警”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7次。

热情为民,竭尽全力是他入警的初心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于文宇不会收获侦破大案后的鲜花和掌声,同样无缘体会街头擒凶的凛然和无畏。但他有一颗对人民群众的火热之心,一片对辖区群众的赤诚之情。他在十多年的社区工作中,用忠诚和执着扎根基层,用稳健的步伐走访千家万户。在工作中,他总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起凤社区的家长里短、阡陌小道都能熟记于心,是大家公认名副其实的“活地图”。也正是因为他走得多、走得深,逐渐组建起一支群防群治的民间力量“麽麽服务队”,以新村老干部活动中心为切入点,凝聚社区老党员力量,搭建反诈、巡防、互助的邻里型联勤联防小单元,全面形成了社区党员带头、社区群众呼应的群防群治良好势头。

转变角色,学习成长是他奋斗的征程

2022年2月,于文宇主动请缨从社区岗位调整至专职接处警岗位。他深知接处警岗位接触的群众数量更多,处理的警情事件类型也更繁杂,是派出所面对群众最直接的窗口,处置化解工作极其考验业务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为了迅速进入角色,于文宇把他社区工作中的钻研和韧劲也带了过来,在处置过程中思考法律场景适用,在棘手警情处置后认真总结,短短一年的时间,两大本笔记本里就罗列了接处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和法律解释。

他自创了“三行记录法”,一行记录警情,一行记录法律适用条款,一行记录群众更容易理解的法言法语。不要小看这短短的三行文字,里面不仅收录了很多工作中的经验和突发情况,更为所里的年轻小伙子积累了宝贵财富,是“传帮带”的一手资料。他把深耕社区多年积淀下来的群众工作能力和经验充分运用于警情处置和纠纷化解中,边转变边学习,正如他笔记本扉页写里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依法处置,不偏不倚是他执法的信条

“不负责任的‘和谐’是对公平正义的无情践踏,看似妥善处置,实则损害公信”,这是于文宇信奉的工作原则,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2022年8月底的一天,细雨蒙蒙,一处路口,一名老太太跌坐在一辆电动自行车旁,一边叫喊一边哭泣,两米开外的一辆白色轿车旁站着手足无措的司机。于文宇接警到场询问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原来是老太太骑车拐弯逆行看到正常行驶的轿车慌了,雨天急刹摔倒。老太太叫来了家人,要求对方送医赔偿,不明情况的群众附和着“汽车赔点钱算了,反正走保险”。于文宇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后明理的群众渐渐散去,老太太见状撒泼耍赖坐到对方汽车上不肯下来。于文宇没有放弃原则,继续与胡搅蛮缠的老太太说理执法,最终老太太在法理的约束和良心的谴责下放弃了索要赔偿。事后司机送来的锦旗,感谢他“秉公执法,匡扶正义”。

公正两字是对法律的正确理解和对现场的准确判断,谁闹谁占理的邪门歪道在他这儿行不通,不偏不倚才是一名合格的执法者。他总是这样说:“希望每一个经过我处理的警情,当事双方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始终同心共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他身上就能看到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原则和信仰。

十年对一个社区民警来说,老生常谈的是辖区日复一日的工作,但是于文宇做到的是创新工作方法、组建联勤联防队伍,夯实基础社会治理;十年对一个青年民警来说,刻板印象是激情与热情正在逐渐减退,但是于文宇做到的是在转岗适应的过程中快速学习并脱颖而出。你很难想象,在未来新的一个十年中,这样一个骨干民警将会有着怎样的建树,在全年的接处警工作中,他将为辖区多少群众解决燃眉之急。或许,正如到所当面感谢他执法公正的王女士所言:“完全看不出来于警官三十大几岁了,他就像刚出来工作的小伙子一样热心。”是啊,支撑他“不老”的秘密,是他心中熊熊燃烧的少年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