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服务 > 好警纪事

数字化蓝海战线的“隐形舵手”

来源: 启东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5-08-28 字体:[ ]

从青春年华到双鬓银丝,殚精智虑消耗了他的头发,却不曾抹褪他默默耕耘的本色;从信息平地到数智大厦,日夜操劳压弯了他的脊梁,却勇毅迈出他乘数破浪的步伐;从一专多用到多专多能,破壁合瓦黢擦了他的双手,却流光映照他守护东疆的警心。在公安信息化数字化的浪潮中,他发挥数智超脑,巧用技术战法,吹响了智慧警务的号角,把舵着科技大船劈波斩浪、不断前行。他就是启东市公安局情指中心副主任杜中华。

用“算法”打造东疆智脑数据库

他非计算机专业出生,在“大数据”刚步入新潮的那个年代,面对技术含量高、实践要求细的公安大数据工作,杜中华保持“学中干”的勤勉作风,爱思考、爱琢磨,研究如何使用机器来完成重复性工作,以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他利用工作之余,自学JavaScript、VB、C#、Dephi、Python、SQL等语言及书本,并成功取得计算机著作权登记、华为云计算工程师认证等系列证书。同时,坚持“干中学”,参与每一次项目建设和数据分析的细枝末节,反复验证、归纳总结,在实践中检验科技真理。“公安大数据作为奠定智慧警务新生态的基石,是守护人民安全的数字长城”,杜中华感叹道。从最初的数据“搬运工”到现在的数据“治理师”,他亲历了启东公安大数据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全过程,使得数据赋能警务实战实现质的飞跃。

用“量法”织密八纵八横技防网

作为初代的技防建设者,他已在这条战线奋战17年,从第一代“天网工程”,到第二代“雪亮工程”,再到如今第三代“技防城”建设,他见证了技防技术支撑警务应用的伟大变革,实现了从“看得见”到“看得清”,从“人工看”到“智能看”的质变。

在初代技防建设中,全市公安自建摄像机只有几百余台,基本以模拟摄像机为主,画面模糊不清,遇到案件常靠民警挨家挨户上门排查走访。2018年,杜中华接手了全市“雪亮工程”建设任务,面对人手不足、资金紧缺的情况,他带着设备用“铁脚板”勘察丈量了全市300余个村居社区,为确定监控点位,常常与团队反复研讨、论证,多次的“回头看”“从头看”“反复看”为的是全市技防建设“不留死角”。

用“模法”深耕警务创新云梯田

“我们要坚持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将数字化、智能化作战方式融入警务实战。”杜中华说道。为充分释放“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的强大动力,他以体系重塑、场景深化、机制突破为主线,打造系列警务技战法与创新模型,推动构建启东智慧警务新生态。

近年来,为推动大数据支撑精密防范、精准管控、精细服务,在道路交通管理、未成年人保护、失踪人员查找等领域,杜中华创新搭建“探影”追踪、“护校安园”、人员“寻迹”等数字矩阵30余个,通过线上大数据挖险,形成“智能推送+人工研判+平台反馈”闭环处置模式。

(作者:朱雪惠,审核:杨阳,审签:郭其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