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的好班子离不开一位好班长,同样,一个真抓实干的好班长也离不开一位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好搭档。
他,南通海门港新区派出所所长,张峰。信念坚定、忠于职守,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强烈的大局意识和超前的创新精神,为全所工作厘清思路、指明方向。
他,海门港新区派出所教导员,陆彦国。一位可以信赖的朋友,一个内心不设防的伙伴,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精神,使他收获单位同事的信任。
2021年9月,任命大会结束后,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异口同声地说:“合作愉快!”从此,两位主官从同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战友。两年的时间里,他们不断磨合、共同成长。如今,一个默契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可以不谋而合,你懂我的心之所系,我懂你的孜孜以求,他们联手“1+1>2”,产生了非比寻常的效果。
优势互补,默契和谐
张峰从一名刑警到派出所所长,12年的积淀和历练,有丰富的基层工作阅历,遇事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抓全面工作的同时,注重研究各个时期的重点业务以及解决辖区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
而陆彦国从海门区公安局办公室调研秘书成长为派出所教导员,坚持以人为本,做深、做细、做实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两人实行“一岗双责”,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步调一致,互相信任,互相支持,成为“最佳拍档”。在他们看来,派出所就像一台机器,只有每一个卡口都严丝合缝,每一个螺丝都拧得紧,这台机器才能良性运转。
海门港新区派出所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为让派出所这台“机器”发挥出最大作用,两名“80”后主官坚持党建引领,把工作职责、任务分工、质量标准细化到每位民警身上,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积极氛围很快浓厚起来。
为确保有限的警力发挥最大效能,两个人带头吃住在单位,做好及时应对各类突发案事件的准备。
6月中旬,刚入梅不久,一场强降雨席卷而来,海门东北地区遭受暴雨侵袭,按照提前做好的应急预案,张峰和陆彦国带领全所民警积极应对、联动处置,开展抢险救援、排查险情和转移群众等工作,全力保障了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情发合璧,调解纠纷
“烟暖土膏民气动,一犁新雨破春耕”。2022年,正值春耕农忙之时,村民李老伯和陈老伯却因为琐事产生了矛盾。原来,两家耕地相邻,中间有一条5米宽的小路,用来运送季节性的农作物。今年春耕,李老汉为了多种几垄玉米,在播种的过程中侵占了中间的这条小路,陈老汉发现后阻挡无果,便也开始效仿,使得原本就不宽阔的小路被“拱”成一条羊肠小道。
在实地考察了解情况后,张峰和陆彦国着手调解双方矛盾纠纷,张峰是个外向的“急脾气”,他向当事双方宣传法律,晓之以理,严肃批评俩人不该因为这种小事破坏邻里之间的感情;陆彦国是个温和的慢性子,他动之以情,引导双方换位思考,远亲不如近邻。经过两人的耐心调解,最后双方冰释前嫌,心路和小路统统“拓宽”。
为了能更好调解矛盾纠纷和治理辖区治安情况,两位主官相互探讨、研究分析,联合制定了“疏堵结合”的化解矛盾处理流程以及辖区“两线两边两手”的“三两”警务工作思路。
“‘疏’,就是源头化解,旨在以化解社会矛盾、修复社会关系作为履职办案的重要任务;‘堵’就是做好管控,对重点人进行重点管控,分级分类,因人施策。”张峰解释道。
党建赋能,凝心铸魂
“警队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一支队伍有无向心力,党建工作至关重要。如何将党建工作做的有特色有新意,这让身为政治主官的陆彦国犯了难。张峰得知搭档为了党建工作一筹莫展,也默默地将这事放在了心里。
不久后,在参观区公安局政治忠诚教育馆的过程中,听着讲解员的介绍,张峰心里有了主意,回去的路上就兴奋地和陆彦国说:“老陆,你别愁了,咱们要不也筹建一个警史馆?!”陆彦国眼前一亮,“那就这么办!”
除了微型警史展览室,所里还建起了微型图书室、微型荣誉室,“三微工程”的建设不仅弘扬了公安文化,完成了红色基因的传承,更是增强了民警辅警的集体荣誉感、职业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极大的激发了队伍活力。
张峰和陆彦国这对黄金搭档,在事业上互勉、思想上互通、性格上互容、工作上互补、生活上互助,正带领着一支坚定前行的队伍,如喷薄而出的太阳,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奋战在基层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