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微量物证,既破大案要案又破民生小案;拒绝按部就班,敢于首创破解业务难题;推进数据库建设,让多个失散的家庭团圆;注重言传身教,带出一个优秀的技术团队……他每天沉浸在微观世界里,把移液器当做利刃,在仪器滚动的数据中拨开迷雾,查明事实真相,他就是南通如皋市公安局刑事警察大队法医技术中队指导员何得元。
身材魁梧却心细如发
“如皋刑警取得了32年命案当年全破的辉煌战绩,我庆幸见证并参与其中。”
说起自己的职业,他特别兴奋。身高近一米九的大个子从事DNA检验,多少让人感到惊讶。虽然身材魁梧,但何得元却心细如发,他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破案如解题,细微之处见真章。”
2020年12月中旬,辖区内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一名男子被人使用钝器击打头部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何得元收到送检的物证时,发现上面布满血迹,取证十分困难,但他没有放弃,坚信“接触必然留痕”。经过多方查阅资料,并向同行请教,终于取得突破,为该案成功移送起诉提供了重要支撑。
何得元不光努力攻坚大案要案,对于侵财小案的侦破也全力以赴。他认为小案连着大民生,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只要是案件,就必须努力去攻克。他定期对检出DNA数据但暂时未比中嫌疑人的侵财案件全面梳理,再比对、再分析,深度挖掘各类系统资源,努力提高破案率。今年以来,何得元已经通过该途径比中侵财案件嫌疑人15人,破获案件32起。
团圆是最美好的礼物
如果说,有效的DNA鉴定结果是破案的“利器”,那“团圆行动”给DNA赋予了更多的感动和温暖,何得元一直致力于让DNA关键技术向“大爱”延伸。看到群众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中,对何得元来说,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这些是最美好的礼物。
2022年6月,山东省平邑县彭某来到如皋市公安局磨头派出所请求帮助寻亲,提供的信息却很有限,何得元仅凭着“南通、韩某军”这两个关键词,通过DNA技术比对发现他与南通崇川观音山街道的韩某疑似有亲缘关系。因韩某来如采样不便,何得元立即组织民警到南通为其上门采样。第二天,好消息传来,经过比对,倾向于认为彭某与韩某二人为全同胞关系,也就是亲兄弟。“终于找到亲人了,我多了个兄弟,特别开心!”在认亲现场,彭某激动得眼含热泪。
2021年6月,帮助一位流浪汉返回四川老家;2022年6月28日,帮助河南的王某堂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2023年9月13日,来如皋工作的陈女士找到了千里之外的亲生父母……自2020年公安部“团圆行动”开展以来,何得元通过不断完善信息库,广泛采集数据源,及时技术比对核查,扎实开展积案攻坚,多方重新采集血样80余份,核查历年失踪信息50条,先后让7个失散的家庭团圆。
团队强才是真的强
2012年,在现场法医岗位上工作了近5年的何得元接到了一项新任务——筹建如皋市公安局DNA实验室。这对何得元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
从无到有,他就通过互联网了解和学习专业技术和理论,到南通市公安局学习DNA检验技术。有了专业知识,在实验室筹建伊始,他又开始搞设计、做预算、跑经费、订设备。历经两个多月的奔波劳碌,一个个难题得到了圆满解决,2012年10月,如皋市公安局成功建成苏中地区首家县级公安机关DNA实验室,正式投入实战应用,2018年,实验室率先在南通地区实现全自动DNA提取。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让技术更全面,2015年,何得元考入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班,在化学工程领域继续深造物证技术,并于2018年取得硕士学位。
“一个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的强。”作为实验室的掌门人,何得元十分注重刑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他言传身教、从自身做起,让更多的年轻技术人员迅速成长起来,共同为公安刑事科学贡献力量。
“团队的互帮互助,让我在比学赶帮中快速进步。”徒弟陈洋洋说,“2014年毕业后,我来到实验室工作,师父的言传身教,使我养成了精益求精的习惯。”如今的陈洋洋已经从一位刚入行的新手,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得力干将,在2023年度南通公安刑事技术比武竞赛中,他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总结经验、勇于探索、不断提高,这是何得元的工作“秘笈”,凭借着一股刻苦钻研的韧劲,何得元在法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正是源于沉稳细致的性格,何得元交上了3000余份鉴定文书无一差错的成绩,他所提供的检验结论为近百起有影响的重大疑难案件提供关键性证据,无一误判。
在何得元的带领下,如皋市公安局DNA实验室由最初的2名民警发展为4警1辅的专业团队,先后受到各级奖励21次,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嘉奖12次,每人都有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技术团队正在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