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全防范

警惕!诈骗黑手再次伸向学生

来源: 南通反诈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07-22 字体:[ ]

随着暑假来临,未成年孩子,接触网络时间增多,而这也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假期刚开始不久,已有孩子被骗。

7月7日中午,朱同学在家玩手机时,游戏大厅里一条,“招小学生”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对方称要找小学生,一起打游戏素材,还承诺送炫酷的游戏装备,心动的朱同学立刻回应,两人很快成了线上好友。

对方打来语音电话自称是游戏主播,说带朱同学打素材只是“福利”,还能额外送装备,为了“教他操作领取”,对方发起了会议,让朱同学打开屏幕共享,朱同学拿着爷爷的手机,按对方要求点开了支付软件,甚至调出了银行卡信息。

没过多久爷爷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验证码。而这串数字通过屏幕共享,被对方看得一清二楚,下午1点多爷爷的银行卡,突然被扣走1万多元。对方却谎称“操作失误”,让朱同学继续按他说的做,承诺会把钱还回来。幸好此时朱同学的妈妈回家,看到孩子对着手机,“按陌生人指令操作”,立刻察觉到不对劲,一番询问后发现被骗赶紧报了警。

诈骗套路解析

骗子精准捕捉了孩子们好奇心强、社会经验不足、易被权威(如“警察”)震慑的心理特点,设下连环陷阱:

1.“免费”诱饵:在网络各大平台发布“免费领取小说、书籍、游戏皮肤”等极具诱惑力的短视频广告。

2.诱导入群:诱骗孩子点击链接或添加指定的线上联系方式,将其拉入预设的群聊。

3.冒充恐吓:在群内或私聊中,冒充警察、法官等权威身份,编造“涉嫌洗钱”“账户异常”“需要配合调查”等谎言,制造恐慌气氛,威胁孩子不得告诉家长、不得退出群聊。

4.操控屏幕:以“核查资金”“解除风险”等为由,诱导孩子开启视频或下载线上会议APP进行“屏幕共享”,骗子在另一端能“实时窥屏”!

5.盗取钱财:在屏幕共享状态下,骗子能直接看到孩子手机收到的“银行验证码、支付密码输入过程”,甚至远程操控手机,将家长绑定银行卡内的资金迅速转走。

警方提醒

暑假到来,骗子盯上放假在家的孩子,家长在保管好自己的手机、付款码、银行卡账号、密码、支付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的同时,一定要告诉孩子:切勿轻易相信,网络平台陌生人发来的信息。切勿与陌生人视频通话和屏幕共享,当遇到威胁或恐吓,应第一时间向父母寻求帮助。

(南通反诈微信公众号,审核:葛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