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凌晨,南通海安市气温骤降至10℃,千禧大桥东侧河道的寂静被一声急促的呼救划破。一名夜钓男子因钓友手机落水,自恃会水便贸然下河打捞,却被冰冷河水与陡峭湿滑的河岸困住,半身浸在水中浑身颤抖,体力几近透支,万幸的是,夜巡警力火速赶到与钓友合力借助救生设施将其成功营救上岸,才未酿成悲剧。
这起惊险事件,给所有钓鱼爱好者敲响了警钟——夜钓风险远不止低温与黑暗,一时的侥幸心理便可能危及生命。
警方提示:
1.拒绝“贸然下河”,财物远不及生命珍贵。落水手机、渔具等物品再贵重,也比不上生命安全。夜间河水温度极低,易引发肌肉痉挛、体力快速流失;河岸陡峭湿滑,下水后难以上岸,即便熟悉水性也可能失控。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为打捞物品贸然涉水,若物品不慎落水,可借助长竿等工具尝试打捞,无果则果断放弃。
2.夜钓“结伴而行”,救援需“科学借力”。夜间垂钓务必结伴,坚决不要单独行动,出发前需告知家人垂钓地点与返程时间,保持手机畅通。遇同伴落水,切勿盲目下水施救,应第一时间利用周边救生圈、救生绳等设施,或寻找长竹竿、绳索等工具,在岸边合力救援,同时及时向过往车辆呼救或拨打110、119报警,避免造成二次危险。
3.摸清“水域底细”,避开“高危区域”。陌生水域、河岸陡峭区域、水深不明地段,都是夜钓的“高危禁区”。垂钓前需提前了解水域情况,选择地形平缓、视野开阔、无安全隐患的钓位,避开航道、泄洪口、水草密集区及陡坡河岸。夜间视线受限,抵达钓点后先用电筒或头灯排查周边环境,清理碎石、杂草,确保站立与移动安全。
4.做好“保暖防护”,警惕“低温陷阱”。夜间气温骤降是常态,夜钓时务必穿戴保暖防风的衣物,搭配防滑性能好的钓鱼鞋,携带保暖毯备用;切勿因一时燥热脱去衣物,避免受凉或失温。同时,不饮酒、不熬夜过度,保持意识清醒、反应敏捷,才能及时应对突发状况。
(作者:邓茹萍,审核:王晶,审签:吴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