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拉开帷幕,各大商家的提前预热活动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各种优惠让人眼花缭乱。然而,在大家享受购物乐趣的同时,也要格外警惕各类诈骗陷阱,守护好自己的钱包。警方特此做出如下防诈骗提示。
常见高发诈骗手段
1.假客服退款诈骗:刚下单就“踩雷”的连环套
不法分子冒充电商或快递客服,以“订单异常”“快递丢损”“价格标错”为由,主动联系消费者办理“优先退款”或“多倍赔偿”,随后发送钓鱼链接或二维码,诱导填写银行卡号、验证码,甚至要求下载陌生APP。
2.预售陷阱:私下转款后“货财两空”
不法分子在各大社交平台发布“预售低价”“限量抢购”信息,以“定金优先发货”为由,诱导添加私人联系方式进行转账,收款后拉黑;或发送含木马病毒的促销链接,点击后手机被劫持、信息泄露。
3.虚假红包/提货卡诈骗:福利背后的病毒陷阱
不法分子伪装平台福利,在群聊中派发“双十一红包”“螃蟹提货卡”,要求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领取,实则引导进入钓鱼网站,套取个人信息或植入木马。
4.刷单返利诈骗:“小额返利”钓出大额投入
不法分子冒充电商发布“双十一冲量兼职”,声称“刷1单返5%佣金”,初期用10-50元小额返利获取信任,随后以“联单任务”“系统卡单”为由,诱导多次转账,最后拉黑。
5.中奖免单诈骗:“天降福利”要先交钱
不法分子发送“您已中奖免单”短信,附钓鱼链接让“兑奖登记”,或在受害者求证时,以“公证费”“保证金”为由要求转账,收款后失联。
警方提示
1.守住“三不”底线
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扫描不明二维码,尤其是要求“填信息领福利”的页面;
不向私人账号转账,所有交易坚守官方平台,拒绝 “客服引导私下付款”;
不透露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这是骗子盗刷的最后关键一步。
2.做好“四步核查”
查客服身份:通过购物APP内“官方客服”入口核实,或拨打平台公开热线,不相信“主动来电/短信的客服”;
查平台资质:预售、抢购选品牌旗舰店、平台自营店,陌生店铺先看工商注册信息;
查价格真实性:用历史价格工具比对,警惕“异常低价”“限时1天”等煽动性宣传;
查商品真伪:收到货先验再确认,美妆查防伪、数码查激活时间,有问题立即申请平台介入。
3.必备防护工具
手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可拦截诈骗电话、识别钓鱼链接;开通银行卡“短信提醒”服务,大额支出实时预警。
4.被骗后如何补救?黄金48小时要做这些
立即拨打110报警,提供聊天记录、转账凭证、骗子账号;联系银行冻结账户,防止进一步盗刷;向购物平台投诉,同步向“12315”平台举报涉诈商家;若信息泄露,及时修改银行卡、支付APP密码,更换手机绑定。
(作者:朱晨成,审核:季娟娟,审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