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全防范

针对老年人的骗术曝光!你身边有中招的吗?

来源: 南通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2-04-20 字体:[ ]

“龙虎山张天师亲传弟子”免费消灾祈福?当下,老年人常常成为诈骗犯罪的重要目标。南通警方,梳理了近几年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的投资收藏品、街头祈福等六大类型经典诈骗案例。快戳get防被骗要诀,一起转发给身边的叔伯阿姨爷爷奶奶吧!

【案例一】投资收藏品诈骗

名为免费茶艺培训实则洗脑投资收藏品,郑州某茶馆以免费茶艺培训,到店就送精美礼品为噱头。到店后有年轻貌美的“茶艺师”招呼来访的老年人免费品茶,并参观店内的商品,然后通过“真实案例”鼓吹收藏钱币、玉器、字画存在着无限大的升值空间,老年人经过“洗脑”后认为这些产品可以升值,从而花高价购买产品。一名62岁的老太太在店内购买的

收藏品金额高达70余万元。

【案例二】“新型麦苗”诈骗

“新型麦苗”抗癌又挣钱农村老人集体受骗某公司用进店就送鸡蛋、挂面等礼品吸引老年人进店。称自己研发的“新型麦苗”既有强大的养生、治病、抗癌功效,还能投资、获息、赚外快,并不停地诱导老年人,不要和子女提及购买麦苗的事。河南某地投资群众达30余人,受损金额30余万元。这些受害人最年轻的66岁,最大的86岁。

【案例三】街头祈福诈骗

大师借消灾祈福中途掉包偷窃骗子声称老人孙子将有血光之灾,需要设坛祈福消灾,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听闻不要钱还能帮助自己消灾去祸,老人答应了对方的要求。骗子“施法”前要求提供现金和金银器,压在香坛之下敬供神明。金额越大、金银器越多效果越好。在“施法破灾”过程中,“大师”会趁人不注意迅速掉包,然后在同伙的接应下乘车逃离。樊大娘被骗走3000元现金和价值一万余元的金饰。

【案例四】电商诈骗

假借“扶贫电商”诈骗群众个人隐私信息骗子自称“扶贫企业家”,和群众签订“电商孵化培育合作协议”,老人只要办理正规银行卡,第二年就能拿到180元的分红,第三年能拿到网店5%的分红,而且还给每名群众发放米、面、油。骗子利用留下来老人的个人隐私信息注册各类APP获取这些APP针对新人的返利、折扣、赠送物品,而后再将获取的利益变现。某地留守老人办理了600多张银行卡,个人隐私信息被滥用。

【案例五】网上炒股诈骗

跟着大师“炒期货”老人6万元打了水漂60岁老股民被网友拉进“理财导师”群,导师在群里鼓动大家去炒“期货”,还晒出自己的大赚截图。在群里网友的“感染”下,老人通过导师助理提供的链接开通了“期货账户”,并存入2万元。当天,按照导师的要求操作账面增加到了2.8万元。诈骗团伙所谓的股指期货平台,表面上看其整体走势与真实指数走势一致,但实际并未接入到真实市场,可在后台任意操控更改数据。团伙先让受害人赚些“小钱”并可自由提现,博取信任后,再引诱受害人投入更多资金,最终老人6万元投资血本无归。

【案例六】低价农资诈骗

以低价尿素为幌子老农被骗3600元,骗子进入村民家中推销有国家政策补贴的尿素,90袋尿素原价12600元现在3600元就能买到,但需要提前付款随后再拉货过来。老人被转手就可以挣9000元的利益冲昏了头脑,付了骗子3600元,骗子临走前还从车上拿下两块塑料布要老人铺在地上防止尿素受潮,满心欢喜的老人左等右等见不到人后,才反应过来自己上当受骗了。

【警方提示】经党中央批准,在全国组织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利用半年时间依法严厉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涉诈违法犯罪,重点整治针对老年人的涉诈骗APP、非法养老服务机构、商品房虚假宣传、涉老旅游项目和艺术品经营、无资质医疗机构擅自诊疗、涉老“保健品”、非法集资等乱象,依法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

一经发现请,及时拨打110,维护自己正当权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