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全防范

别让手机成“帮凶”,小心自己变成“诈骗犯”

来源: 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5-08-05 字体:[ ]

“师傅,我手机没电了,能借您的手机扫个码吗?”“朋友,我手机信号有点差,能用你的手机登下我的号,帮我点个链接领个券呗?”生活中,这样看似平常的求助很常见,不少人出于好心会把手机递出去。但你可能想不到,这小小的举动,不仅你自己可能卷入骗局,还会连累群里的亲友上当受骗,造成财产损失。

【骗子的“升级版套路”】

1.借个手机发链接

骗子借到手机后,他们会将准备好的陌生链接、带有病毒的二维码或者虚假的刷单平台发到你的朋友群。群里的亲友出于对你的信任,点进去后就可能被“高佣金刷单”的话术吸引,一步步陷入垫付本金、无法提现的骗局。更有甚者会用你的账号在群里“现身说法”“我刚试了,真能赚钱,大家快冲”,利用你的社交信用降低他人的警惕心。

2.账号“背书”骗局更易

有些骗子会在你的手机上登录社交账号,伪装成“你本人”给好友发消息:“最近发现了一个赚钱的兼职,我刚赚了500,你要不要试试?”好友看到是你的头像和语气,很难怀疑是骗局,容易轻信并参与,最终被骗后甚至会误会是你故意设局。

【守好底线,别让好心变成“帮凶”】

1.手机不外借,借了也绝不放手

无论对方理由多合理,涉及扫码、登录账户、发信息时,坚决不把手机完全交给对方。如果必须帮忙,全程自己操作,看清每一步内容—尤其是链接、二维码的来源,凡是提到“刷单”、“垫付”、“高返现”的,直接拒绝。

2.转发链接前,先做“三重检查”

看内容:是否有“刷单”、“垫付本金”、“高佣金”等关键词,这类信息基本都是骗局。

看来源:陌生链接、非官方平台的链接,一律不转;即使是熟人发来的,也要先核实对方身份(可能账号被盗)。

想后果:转发到群里前,多问问自己“如果亲友因为我发的内容导致被骗,我能承担责任吗?”

3.主动给亲友“打预防针”

在群里或日常聊天时,多提醒身边的人:“凡是需要先交钱的‘兼职’基本都是骗局,哪怕时熟人转发的链接也要警惕,别轻信‘高回报’的诱惑。”提前筑牢防线,比事后补救更重要。

手机和社交账号不仅时个人工具,更是连接亲友的纽带。守护好它们,不仅是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也是对身边人的负责。别让一时的好心,变成骗子可乘的漏洞!

(作者:陈姜,审核:张庆,审签:范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