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高校大学生毕业时期,不少毕业生即将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寻求工作,也是不法分子趁机诈骗的高发季。毕业生就业形势压力大,犯罪分子利用应届毕业生社会经验薄弱,容易上当受骗的特点进行诈骗。
常见的诈骗手段:
(1)短信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线上聊天App或群发短信,诱使毕业生电话联系,再以收取报名费、体检费等名义诈骗钱财。
(2)网络诈骗。作案人员通过在知名网站上发布虚假招工信息,引诱毕业生主动联系后,以收取押金、服装费、中介费等名义骗取钱财。
(3)“老乡”诈骗。犯罪分子谎称关系广、能力强,可以为求职者打通关系找工作,再以花钱打点的名义骗取钱财。有的则以“老乡”名义骗取当事人信任后实施诈骗。
(4)非法中介诈骗。在招聘机构的外壳下,以“正规可靠”的印象骗取毕业生的信任,向毕业生承诺帮助他们找到工作,但收取高额的介绍费或押金,这些非法中介即便提供了岗位信息,往往也是与高校毕业生需求不匹配的就业岗位,最终目的为骗取钱财。
(5)借贷诈骗。一些非法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以高薪就业为诱饵,向高校毕业生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或佣金。培训结束后,往往难以兑现承诺,毕业生将面临高额借贷又没有实现就业的不利局面。
警方提示:毕业生求职时要擦亮双眼,应当优先选择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正规市场中介机构。不要轻信陌生人“工作轻松”、“高薪回报”的谎言,凡是遇到涉及收取押金、保证金、培训费等情况,应高度警惕,不要轻易向未入职的单位预付任何形式的费用,避免落入求职陷阱。
(作者:李韬,审核:金佳佳,审签:何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