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全防范

班级群“收费”藏猫腻?小心是骗子冒名设局

来源: 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5-09-26 字体:[ ]

近期多地出现“骗子潜入班级群冒充老师收费”的诈骗案件,不少家长因未核实信息盲目转账,造成财产损失。这欸骗局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需全体家长和学校提高警惕,筑牢安全防线。

骗子的作案手法主要分三步:

1.潜伏进群:通过搜索群聊关键词、伪装成家长申请入群,或利用群内成员的松懈心理,以“家长朋友代加”“新转学生家长”等理由混入班级群、家长群,入群后先沉默观察,摸清群内交流习惯和老师姓名。

2.冒名收费:模仿老师的语气和群内发言格式,修改昵称和头像(与老师相似度极高),发布“收取资料费”“校服费”“课后服务费”等通知,附上私人收款码,还会催促“尽快缴费,方便统计”,利用家长怕耽误孩子事务的心理降低警惕。

3.快速撤离:一旦收到几笔转账,立即退出群聊,删除聊天记录,让家长后续发现被骗时难以追踪,甚至部分骗子会在群内伪造“已缴费”截图,误导更多家长跟风转账。

为避免落入骗局,在此提醒家长和学校做好三点防范:

家长遇群内收费通知,务必通过电话、当面沟通等方式向班主任核实,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扫描私人收款码,同时注意核对老师的联系方式,而非仅依赖群内消息。

学校和班主任应加强群管理,开启“群成员需群主验证”功能,定期清理群内陌生账号,在群内明确“官方收费仅通过学校平台或班主任本人通知”,并提前告知家长收费项目和正规渠道。

若发现被骗,第一时间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拨打110报警,同事联系班主任在群内提醒其他家长,避免更多人受骗。

班级群是家校沟通的重要平台,切勿让骗子利用这份信任钻空子,守护好自身财产安全,也为孩子营造安全的成长环境。

(作者:陈冠霖,审核:季娟娟,审签:范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