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全防范

“担保人”变“贷款人”,为了友情是否值得?

来源: 网络综合 发布时间:2024-02-18 字体:[ ]

当你认识多年的朋友来向你借钱,你是不是犹豫了?当你朋友只是让你用个人信息做个担保不需你还钱时,你的犹豫是不是动摇了?却不知暗藏的陷阱防不胜防,“担保人”秒变“贷款人”,不仅一分钱都没有贷到,还损失了自己的钱财。

马先生认识多年的朋友找到他,称自己生意越做越大,铺的盘子大了难免资金周转不灵,想让马先生帮忙做下担保,朋友一再强调这钱是自己还不需马先生还,碍着朋友的面子,且担保金额只有5万马先生就答应了。在朋友的一顿操作下,借款5.8万元到账后就直接转给了对方。

过了一段时间后,马先生收到还款提醒短信,疑惑的马先生打给客服了解后才发现自己居然变成了实际贷款人,再打电话向朋友提出还款时,对方却坚称没有这回事,事后更是将马先生拉黑,无奈之下马先生只能求助警方。民警了解情况后,建议马先生根据转账记录自行去法院起诉,并提醒马先生担保有风险需慎重考虑。

警方提醒:

1.在决定为别人提供担保之前,与借款人进行清晰的沟通和协商,评估借款的目的和用途,以及相应的风险。不要因为“人情”“要面子”等心理,就放松警惕,盲目签字。

2.仔细审查和理解担保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和条件,确保自己明确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最好寻求专业法律意见,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保护自身权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