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5年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最后的冲刺时段,考生和家长们都在为这场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全力以赴。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趁机盯上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理,利用虚假的高考冲刺班实施诈骗,让不少的家庭遭受经济损失。为了避免更多家长上当受骗,特发布此诈骗预警。
诈骗手段
1.伪装身份获取信任: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学生及其家长信息,盗用、冒充学生的信息联系家长,用“手机掉水里无法使用”“在上课不方便电话”等借口,让家长难以直接与孩子核实,打着参加名校培训、讲座的幌子,初步取得家长信任。
2.
团队配合营造紧张氛围:通常会将“培训班收费老师”的联系方式推送给家长,或将家长拉进所谓的培训群。群内的诈骗分子分饰“培训班收费老师”“同班家长”“学校老师”等角色。以“名额有限,仅剩几个空位”“竞争激烈,报名即将截止”“该培训对孩子提升成绩有极大帮助”等话术,营造紧张气氛,让家长在慌乱中失去判断,匆忙转账汇款。
3.持续诈骗索要更多费用:在家长转账第一笔“培训费”后,诈骗分子还会以各种理由继续索要钱财,如学习材料费、考试费、押金等,一步一步诱导家长越陷越深。
防范建议
1.多发核实信息:当家长在网上收到孩子或老师提出支付学校培训费、书本费等各类费用的信息时,务必保持冷静,不要盲目转账。第一时间通过电话、视频或见面等方式,与子女或老师本人进行核实确认,确保信息真实可靠。
2.提高转账汇款警惕:不管骗子如何花言巧语,最终目的都是让家长转账、汇款。因此,凡是涉及财务信息,如要求转账到陌生账户、提供银行卡验证码等,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不点击陌生链接进行转账汇款,避免进入钓鱼网站导致财产损失。
3.及时报警求助:一旦发现上当受骗或遭遇可疑情形,要保存好与犯罪分子的社交账号聊天记录、转账汇款凭证等相关证据,并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寻求警方帮助。
高考时人生一重大转折点,家长们在为孩子提供支持时,一定要擦亮双眼,警惕添加陌生社交账号,增加防范意识,不要让可疑分子有机可乘,避免财产损失,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诚信的考试环境。
(作者:陈姜,审核:季娟娟,审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