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我市气温骤升,降雨量增加,自家楼下、马路边草地、公园中冒升出不少风格迥异的野生蘑菇。野生蘑菇种类繁多,不少人们往往因为猎奇心作祟从而采摘食用,蘑菇中毒事件成为一大安全隐患。5-7月份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期,“吃货”们需警惕。
“毒蘑菇”科普
毒蘑菇是指食用后能造成人毒性反应的大型真菌的子实体,其中大部分属于担子菌,少数属于子囊菌。我国野生蘑菇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知可食用的蘑菇种类约为1000多种,较为明显毒性的毒蘑菇种类约为400种(其中含剧毒有致死风险的有40多种)。
“毒蘑菇”常见的中毒症状
蘑菇中毒主要是误食有毒的蘑菇引起的中毒症状。蘑菇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死亡。所以一旦发现自己中毒之后一定要及时催吐洗胃。
警方提示
目前,没有简单快捷的方法识别蘑菇是否有毒。预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预防关键是不随意采摘食用野生蘑菇。警方再次提醒广大市民,如果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后,应尽早催吐,并立即携带蘑菇样品,前往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