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学生放松身心的时期,也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期。近期多地警方通报显示,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涉案金额从几百到上万甚至高达数万元。暑假以来,我市发生多起未成年被诈骗案件,需要加以防范。
案例一:一初中生追星,一日在手机上刷视频,添加了一“明星艺人”为线上好友,后对方以了解其家庭情况为由,诱导其使用家长手机,后再引导往对方指定账户转账。
案例二:一高中生在刷视频过程中,刷到一个抽奖信息,后诈骗分子添加其联系方式,冒充警察身份称她涉嫌案件需要接受调查。后引导其用家长手机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进行转账。
案例三:一初中生在网上交友,对方以送手机给她需要审核为由,对方通过远程操控,让其拿她父亲手机操作,转账1万多元。
案例四:一学生在游戏中与陌生人交换游戏装备,被诱导下载聊天软件和共享视频软件,对方让其以“游戏需要家长人脸验证”为由让家长认证,后银行卡被诈骗分子转走2万余元。
警方提醒:
1.网络世界的身份、照片、视频均可伪造,遇到自称是“警察”“明星”的陌生人需提高警惕。如遇对方要求下载陌生软件或开启共享视频,要坚决拒绝,不可向对方透露银行卡、身份证及短信验证码等信息。
2.未成年人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够成熟,属于极易受骗群体。家长务必加强防护措施,设置手机支付限额、关闭免密支付功能,不向孩子透露银行卡、微信、支付宝支付密码,开启人脸识别双重验证功能。家长务必承担起监护责任,密切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传授孩子反诈知识,提高自我防骗意识和防护能力。
3.若不慎遭遇诈骗,应第一时间联系银行冻结账户止损,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涉诈软件截图等关键信息,带相关证据到辖区派出所报案,配合警方开展调查。
(作者:杨家琦,审核:王晶,审签:吴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