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2005年8月,国务院授予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特别能战斗刑警队”荣誉称号。虽然我未能见证那个光荣的时刻,但作为一名刑警,12年的刑侦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这份荣誉的重量。12年里,我从刑侦新人到独当一面,“特别能战斗”的刑警精神深深影响着我,也让我逐渐读懂了“特别能战斗”的内涵。
2013年,初入警队的我在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DNA实验室跟班学习。能在这个光荣的集体里学习,机会难得,我就等着一展身手。
一次,我利用DNA技术成功比中一起盗窃案的犯罪嫌疑人。正当我暗自得意时,师父非但没有一句表扬,反而瞪大了眼睛问我:“5份检材,只有2份检出嫌疑人的基因型。另外3份你确定不能检出吗?你真的尽力了吗?”师父的质问让我惭愧不已,由于没有进行二次检验,我并不能确定另外3份检材究竟能否比中嫌疑人。
之后一个月的时间内,我彻底和那3份检材较上了劲,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比对,我终于又成功检出2份检材。师父这时脸上才露出笑容,并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案子破了并不是我们工作的终点,只有将每份工作都做到极致,才能真正走向成功,这也是个人能力提升的过程。”那一刻,我第一次真正明白了“特别能战斗”的含义,是将那看似枯燥的检验流程,不断“雕琢”至极致。
2013年,海安及周边地区发生了系列案件。嫌疑人反侦查意识极强,现场几乎没有留下有价值的线索。案件迟迟没有进展,我心急如焚,甚至一度产生过动摇、想过放弃,但一想到受害人询问时焦急的语气和期盼的眼神,我知道,我无路可退。于是,我不断优化样本数据、改进比对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通过刑事技术锁定了嫌疑人。当嫌疑人被成功捉拿归案的时候,那根扎在我心头的“刺”也被彻底铲除。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特别能战斗”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再多坚持一下。
2022年5月,我接到福建宁德警方的协助请求,他们在工作中发现,在海安务工的蒋某疑似40多年前的被拐人员,委托我采集蒋某的样本进行检验比对。得知这一情况后,我立即联系到蒋某并上门采集样本,当蒋某得知自己有可能与家人团圆时,他双唇颤抖,眼含热泪,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采集完样本后我连夜开展检验比对,因为我知道,我的工作迟一秒,群众的心就焦急一分。次日凌晨,彻夜未眠的我长舒一口气,比对成功了!我想这也是“特别能战斗”精神的体现吧。
从警12年来,我见证了太多战友“特别能战斗”的故事:他们有的千里追击,一举捣毁电诈窝点;有的见疑不放,侦破重大案件;有的寻踪觅迹,在零口供情况下用证据锁定真凶……这些故事让我懂得,刑警的“战斗”,不仅是与犯罪分子的较量,更是对职业初心的坚守;不仅是破案时的喜悦,更是日复一日的执着追求。“特别能战斗”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面对困难时的永不言弃,是对每一起案件的精益求精,更是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这份荣誉,需要我们一代代刑警用行动去传承,用责任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