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诈骗分子作案又有新目标——医院“黑盒子”竟是电诈“中转站”

来源: 江海晚报 发布时间:2025-09-23 字体:[ ]

无孔不入的电诈分子,正将罪恶的黑手伸向医院:他们雇人悄悄潜入医院弱电间,私自安装虚拟拨号设备,利用医院的固定电话线路,将境外诈骗号码伪装成本地号码,拨打给受害人。

19日,记者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了解到,近期,我市已发生多起针对医院通信系统的涉诈设备偷装案件,所幸这些设备均被及时发现、拆除。警方提醒各企事业单位,高度重视内部通信安全,加强弱电间、机房等重点区域管理,严防诈骗分子非法篡改固定电话线路开展诈骗活动。

为钱所动,男子潜入医院安装“黑盒子”

前不久,市区某医院门诊部多部电话突然出现故障。经调阅监控和现场排查发现,当日凌晨,4名男子鬼鬼祟祟潜入医院,破坏门诊部一、二楼弱电间门锁,非法安装了虚拟拨号设备。该装置形似“黑盒子”,初步判断为涉诈通信设备。院方发现情况后立即报警,同步加强院内安防巡查。此后,当4名男子再次返回现场企图调试设备时,民警与医院保安合力围捕,将4人“一网打尽”。

经查,巩某、袁某等4人均来自甘肃,系同乡关系。之前,巩某经工友介绍,下载了一款境外聊天软件,并通过该软件与上线电诈犯罪嫌疑人取得联系。对方以每人2000元报酬、报销食宿为条件,引诱巩某帮助安装虚拟拨号设备。虽然明知是诈骗勾当,巩某禁不住金钱诱惑,找来袁某等3名同乡,听从对方指示从甘肃来到南通,潜入医院弱电间安装设备。

“巩某等人来到南通后,‘上线’将虚拟拨号设备也寄了过来。”办案民警介绍,该设备可将境外诈骗电话伪装为国内号码,降低受害人防备心理,便于境外犯罪分子远程实施诈骗。在“上线”的遥控下,巩某等人经提前踩点,深夜潜入目标医院安装设备。目前,他们已受到法律的惩处。

无独有偶。今年8月26日,如东两家医院也在同一天发现弱电间遭人非法侵入,并被私自安装了用于诈骗的虚拟拨号设备。经警方调查,两名作案者从沈阳流窜至南通。8月25日下午及当晚12时前后,两人先后潜入如东两家医院安装设备,并于26日上午迅速逃离南通。案发后,两家医院已及时拆除相关设备。目前,两名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抓获。

诈骗“帮凶”,作案黑手从宾馆伸向医院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数月,全国多地出现针对医院通信系统非法安装涉诈设备的案件。记者从我市警方了解到,自今年7月以来,崇川、通州、如东等地陆续有4家医院遭遇此类入侵,所幸不法分子偷装的涉诈设备均被及时发现并拆除,未造成严重后果。

“诈骗分子雇人偷装的虚拟拨号设备,其实并不新鲜。”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网络犯罪侦查大队副大队长宋律钊介绍,此前,诈骗分子常选择宾馆、出租屋等地安装此类设备,利用宾馆等地电话线路,将原本以“00”或者“+”开头的境外号码转换显示为国内电话。

2022年12月中旬,崇川、海安两地警方快速出击,在3家宾馆5个房间内抓获刘某阳、刘某喜、贺某亮在内的7名人员。经查,他们流窜至我市不同宾馆内架设虚拟拨号设备,将宾馆固话转化为网络信号,提供给境外诈骗团伙实施冒充京东客服类诈骗。

2023年1月4日,海门警方发现辖区一居民楼内有人为境外诈骗集团提供通信支持,立即出动,抓获22岁的广东籍犯罪嫌疑人姚某越。经审查,2022年12月底,姚某越经老乡介绍申请固话、租房架设诈骗通信设备,协助境外诈骗分子远程拨出0513固话实施冒充京东客服征信类诈骗。

警方支招,筑牢单位通信设备“防火墙”

当前,诈骗分子为何将目标瞄向医院,偷装虚拟拨号设备?宋律钊分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医院固定电话数量多、线路集中,犯罪分子一旦得手,可在短时间内向外拨出大量诈骗电话;其二,医院属于开放式公共场所,人员复杂、流动性大,不法分子更容易混入并接近弱电间等关键区域,隐蔽实施安装行为。

宋律钊提醒,诈骗手段无孔不入,各类固定电话数量较多的企事业单位尤应提高警惕,加强内部通信设备安全管理,落实人防、技防措施,严防非法设备接入。电话设备间、机房、弱电间应门锁常闭,实行专人管理,避免钥匙通用,并定期检查线路接口、接线盒等是否有被开启或加装不明设备的痕迹。单位员工应加强风险培训,特别是针对前台、行政、后勤及安保人员,应传达风险提示,提高他们对可疑情况的警觉性。单位固话线路要定期自查,特别是不常使用的电话,拎起听筒注意是否有异常拨号音、电流杂音、他人通话声或无法拨出、通话质量下降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现线路被非法接入设备,应立即拨打110报警,同时通报单位负责人、安保部门及所属电信运营商,迅速阻断风险。此外,规范来访人员管理,警惕冒充维修人员、运营商工程师等身份,以“检修线路”“设备升级”为由意图接触电话设备和线路的可疑人员。

宋律钊同时提醒广大群众,特别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切莫一时贪图利益而以身试法,被诈骗分子利用,参与涉诈设备安装,成为诈骗犯罪的“帮凶”。我国刑法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