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安市李堡镇,邻里间的磕磕碰碰、家长里短的小矛盾,如今有了新的“解忧处”。海安市公安局李堡派出所创新打造的“进心调解驿站”运行以来,已成为辖区群众茶余饭后最爱去的“暖心窝”。李堡派出所通过这方小小工作站,构建起一套高效能的矛盾纠纷摸排和化解体系,将治理触角延伸到最基层,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
走进驿站,温馨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绿植环绕、窗明几净,处处体现着“家”的温馨。这个看似普通的工作站,却是李堡派出所创新基层治理的“大舞台”。
运行一年来,驿站已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36起,其中重大疑难纠纷33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2%,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在100%。这些数字背后,是驿站创新工作机制的生动体现。
“进心调解驿站”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网格前哨-专业调解-部门联动”三级网络体系,将治理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每天清晨,李堡镇的社区网格员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巡网”工作。他们统一佩戴红袖标,穿行在街头巷尾、楼宇院落,不再是简单的信息采集员,更是化身“平安哨兵”,在走街串巷中敏锐捕捉纠纷苗头。这支由35名专职网格员和45名志愿者组成的队伍,覆盖全镇40个网格,每个网格员都是“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活地图”。他们通过“望、闻、问、切”四字工作法,望社区动态、闻群众心声、问民生需求、切矛盾症结,今年已提前介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2起,辖区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28.6%,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
驿站内,派出所民警王进正带领团队研讨一宗复杂的宅基地纠纷。这个由民辅警、专职调解员、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组成的专业团队,已成为解决复杂矛盾的“专家门诊”。
“每个案件都要找准症结,既要解开‘事结’,更要化解‘心结’。”王进表示。驿站创新推出“三诊工作法”即简单纠纷“即时门诊”现场快速调解,复杂矛盾“专家会诊”多方协同破解,重大纠纷“联合出诊”上门服务解决,采用分层分类的调解模式,确保各类纠纷都能得到专业化解。调解过程中,团队还注重法理情相结合。一方面,提供专业法律意见,确保调解协议合法合规;另一方面,介入情绪疏导,帮助当事人平复心情。这种“法治+心治”的双重保障,让调解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在面对复杂矛盾的“硬骨头”时,“进心调解驿站”启动部门联动机制,整合司法所、法庭、人社、资规等多部门力量,形成化解合力。同时依托“融和法庭”推出“云调解”,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实现专家远程参与调解,突破时空限制。
近日,驿站成功调解一起持续多年的界址纠纷。在资规部门提供专业测绘数据、司法所提供法律支持、村委会协助沟通的多方协作下,这起“老大难”问题终于得到圆满解决。“部门联动让我们有了专业支撑,调解更有底气和效力。”王进表示。
针对多发的劳资纠纷,驿站与人社部门建立了绿色通道,确保纠纷快速受理、快速调解。对于家庭纠纷,则引入妇联和心理咨询师共同参与,提供专业辅导和法律援助。这种“一站式”解纷服务,真正实现了“走进一扇门,解纷万事清”。
运行以来,“进心调解驿站”已成为李堡镇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驿站推出“夜间调解”“周末预约”等便民服务,真正实现了“群众下班我上班”的服务承诺。同时建立回访机制,确保调解协议履行到位,防止纠纷反弹。从“一件事”的个案化解,到“一类事”的规律总结,再到“整体机制”的优化提升,“进心调解驿站”正在逐步构建具有李堡特色的基层矛盾纠纷治理模式。
“我们不仅要化解矛盾,更要温暖人心。”李堡派出所所长朱永进表示。接下来,李堡派出所将继续完善驿站建设,推动更多力量下沉、服务前移,不断将治理触角延伸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让“进心调解驿站”成为群众心中最可靠的“解忧驿站”。